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农林论文 >> 渔业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水产动物哈氏弧菌病及其防治方法           ★★★ 【字体:
水产动物哈氏弧菌病及其防治方法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3    

   哈氏弧菌又称哈维氏弧菌,也有的将其记作夏威夷弧菌;以前曾由Johnson等将其命名为哈氏贝内克氏菌,1981年Baumann等将其正式归于弧菌属并命名为哈氏弧菌。该菌是一种具有发光特性的弧菌,是海水微生物区系的正常成员,也是海水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引起虾及鱼类的感染发病。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菌及其所致水产动物,疾病情况与防治方法。
一、哈氏弧菌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
   哈氏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直或稍弯曲,两端钝圆,极端单鞭毛能运动,单个存在,很少出现两个或链状排列,大小为(0.5~0.9)微米×(1.1~1.9)微米;25~28℃培养24小时,在TCBS培养基上菌落为黄色、无色素、不发光,需Na+才能生长,4℃以下及40℃以上不生长(最适为30℃);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28℃培养24小时检查菌落圆形光滑、边缘整齐、透明、稍隆起、无色、闪光、直径多在1.0毫米左右,48小时的菌落呈很浅的灰橘黄色、半透明或较透明、直径在1.6毫米左右;在血液营养琼脂(含7%家兔脱纤血的普通营养琼脂)上的菌落特征同普通营养琼脂,28℃培养24小时菌落直径多在1.2毫米左右,48小时多在1.6~2.0毫米,有狭窄β型溶血现象;在TCBS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24小时的菌落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闪光、绿色、直径多在1.2毫米左右,48小时的多在1.8毫米左右,生长良好;在庆大霉素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24小时仅在划线接种的起始处生长些菌苔,或有很少的菌落,菌落直径多在0.5毫米左右,48小时多在1.0毫米左右),菌苔(落)无色;在普通营养肉汤中,28℃培养24小时检查呈轻度均匀混浊生长,管底形成点状沉淀菌体(摇动易消散)。
二、病原学意义
   哈氏弧菌对水产养殖动物尤其是对虾的危害严重,有记述,该菌曾引起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及我国台湾对虾育苗场斑节对虾幼体的大量死亡;Saeoni等(1987)报道,该菌也可引起墨吉对虾幼体的大量死亡;在我国,李军等(1998)报道在山东丰城地区部分对虾育苗场发生由该菌引起的大规模暴发性传染病,主要感染中国对虾幼体、尤其是蚤状幼体,死亡率高达80%以上。
   被感染的幼体表现为活力减弱,缺乏食欲,身体不透明呈混浊状,刚毛缺少且弯曲,沉于池底;林克冰等(1999)报道哈氏弧菌也是网箱养殖大黄鱼危害严重的病原之一。病鱼一般前期症状不明显,中后期主要症状是鱼体发白,体侧鳞片脱落,脱落处表皮充血,逐渐溃烂,而后下颌、眼球、腹部及各鳍基发红,鳍条散裂,病鱼缓慢浮游于网箱边缘水面,严重者两侧体表大片溃烂直至肌肉,肝、肾充血肿大,胆囊褪色,胃幽门肿大,停止摄食,逐渐死亡。吴后波等(1997)报道哈氏弧菌引起海水网箱养殖高体的严重感染发病,病鱼的主要症状为鱼体发黄、发瘦弯曲成弓形,并在水中不停旋转,体表有大小不一的溃烂面,溃烂部位脱鳞、充血、水肿,肠壁充血发炎,有黏液样物从肛门流出,此病春、夏季易于流行,严重发病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王保坤等(2002)报告在山东青岛胶南小口子网箱养鱼场养殖的花鲈幼鱼因该菌感染引起大量死亡,病鱼体表发白、游动迟缓、厌食、尾部严重溃烂,有的尾鳍完全烂掉;陈献稿等(2004)报道该菌引起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发生溃疡病(发病率80%),症状为体表溃疡,无力侧卧于网箱底部,下颌充血。
   2005年2月,笔者对河北秦皇岛某海洋公园相继死亡的2尾观赏用长鳍真鲨进行了检查,从病死长鳍真鲨病变血液、肝脏、脾脏、肾脏和性腺组织中检出哈氏弧菌,所检2尾长鳍真鲨其中1尾表现为鳍基部溃烂出血、鳞片脱落,脱鳞处表面暴露肌肉呈红色,但质地正常(未腐烂);剖检见肝脏肿胀、质地糜烂,多处存在大量灰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8毫米或2毫米×4毫米或4毫米×8毫米大小不等的病灶(内部质地呈泥状);脾脏肿胀,存在大量同肝脏上的坏死灶(呈直径1~2毫米的圆形或1毫米×2毫米大小的椭圆形);生殖腺肿胀且严重出血,有少量同肝脏上的病灶(直径2毫米左右的圆形或2毫米×3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胸腔有血样积液(淡红色、较透明),胃内无食物,小肠内黏膜出血呈鲜红色,肾脏变化不明显。另1尾表现为尾鳍基部溃烂、出血、有裂口(长2~6厘米),尾鳍基部向头部处(长度25厘米左右)有大面积鳞片脱落(接近整个周围)并有溃烂出血现象,臀鳍基部溃烂并有长10~12厘米的裂口;剖检见肝脏肿胀、土黄色、无明显病灶,脾脏肿胀、有直径1~2毫米的灰黄色病灶,性腺严重出血、肿胀,胸腔积水(淡黄色透明液并有少量絮状物),胃内有少量食物。
三、防治方法
   笔者对上述分离于长鳍真鲨的哈氏弧菌,选择2株代表菌株进行了对37种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为对供试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氨曲南、红霉素、阿奇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多西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新生霉素、恩诺沙星等33种敏感或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6~40毫米),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杆菌肽等4种耐药(无抑菌圈形成),这一结果可作为对防治由该菌引起的感染症选择用药时的参考。在应用抗菌类药物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病原细菌感染症的防治实践中,既要考虑到所用抗菌类药物的抗菌谱(最好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又要考虑到相应病原细菌是否存在对所用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解决办法,常是对所分离的相应病原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drug sensitivity test),以便选择敏感且实用的相应常用抗菌类药物,以保证用药防治的效果。
    同时我们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0种中草药对哈氏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菌对地锦草、石韦、虎杖、苏木、大黄、穿心莲、黄芩、艾草、五倍子及桑叶等10种中草药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毫米及其以上),对黄芪、石菖蒲、金银花、菊花、槟榔、苦参、陈皮、土茯苓、金钱草及板蓝根等10种中草药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0~19毫米)。
    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是原药材的药用与营养价值的有机结合,是对中草药资源最完美的开发利用。中草药不仅具有抑菌效力,而且在作用完成后残留少,不易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对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抑杀,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即调动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从而达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目的。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