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理工学科 >> 交通物流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           ★★★ 【字体:
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就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建立我国农村物流势在必行。在农村物流的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的结构设计是关键一环。
        一、国家构架
    国家在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中主要是加强规划引导,立足整合,重点突破。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尽快组织编制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把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农村小城镇建设、物流设施的布局、物流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府支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立足整合的原则,在规划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防止行动盲目、一哄而上、贪大求洋。在建设中,要突出专长、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坚决杜绝各自为政、自成体系,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构建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物流体系。通过市场分工,逐步将全社会物流市场化,进而参与国际竞争。
      1.国家层次的农村物流体系功能
    (1)战略规划。农村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根据物流的国际发展趋势、本国现状、经济结构调整需求、资源及市场状况等,国家应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现代农村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作为制定政策、协调资源的依据。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目标,应同时结合两个产业发展目标,一是农业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另一个是国家物流业发展目标。以前者为主,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目标可表述为:以国家主干物流网为基础,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手段,以降低农产品综合成本,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前提,结合农村和农业特点,通过市场化原则,优化重组现有物流资源,建设新型现代化农村物流体系,以满足我国农产品需求战略和市场发展战略的需要。
    (2)政策制定。为完成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激励社会资源向有利于实现国家战略规划目标的方向流动。这些政策和法规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创建一种鼓励低成本、高质量服务、高效率经营的机制,实现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和系统整体最优化。这些政策和法规包括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收入调节政策、运输工具和企业运营的规范政策以及其他相应的法规制度。
      2.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3—5年):全局准备,局部试验。全局准备就是国家在农村物流体系研究、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制定、人才培训、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等方面进行先期准备。局部试验就是根据国家农村物流发展总体规划,选择经济发达物流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产品生产区域和主要消费区域进行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试验。这些区域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等农产品重要消费城市和区域以及黑龙江、山东等农产品商品基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运作,营造环境,取得经验。
    第二阶段(8—10年):全国协调,区域推行,建设区域主干网。政府的职能在于确定方向,宏观调控,资源调配。调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和城市运输系统的对接。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除了国家基础主干网(交通通讯)由国家和专业运输机构如铁路、民航、航运、邮政、电信等部门建设外,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鼓励专业运输机构和农村物流体系之间建立接口,如流程标准、作业标准、服务标准、产品包装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农产品和农用品的综合运输、多式联运、门对门服务创造条件。
    第二,农产品和农用品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协调。这其中包括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分工合作,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物流中心的布局和建设等。随着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国家要有意识地推进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商品化和农村市场化程度较高,物流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
    第三,东西部地区的协调。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物流资源的配置极为不协调,拥有大量农业自然资源的西部地区物流体系落后,与拥有大容量市场资源的东部、沿海地区对接困难,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商品化和农村市场化的发展。国家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措施。
    第三阶段(10—15年):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体系。在区域性农村物流体系推广完成后,随着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全面建设小康任务的完成,国家着力将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向全国推广。
      3.国家构架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有赖于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除了铁路、空运、航运等建设外,在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建设、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送中心建设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随着我国通讯主干网及电话、电视有线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农产品及农用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沟通信息,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缩短需求市场距离,是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说,“要想富,先修路”,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现在应该说“要想阔,上网络”。农村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反向会刺激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需求。因此,农村信息体系的建设应该纳入农村基础建设之中。
    (2)市场体系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依赖于需求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对物流体系需求的发展,没有市场需求,物流体系的建设就失去了动力。因此,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协调。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农村物流业务范围所包括的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发展极不均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目前在农产品和农用品物流中,存在着小(规模小)、散(接口不顺,分布不匀)、差(服务质量差)、弱(服务能力弱)的特点。国家应在交易场所、流通渠道建设、交易规则的制定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扶持和支持措施,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于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规模化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运行规范化。建立一个网络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保证农村物流畅通的基础。
    (3)研究和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特别是从供应链一体化角度的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从事农村物流的专业技术人员屈指可数。一个行业的发展最终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国家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与国民经济、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区域构架
      1.基本目标
    区域规划的基本目标可归纳为:根据国家物流体系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布局,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农村物流发展规划,通过加强本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物流配套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资源优势,来满足农用品和农产品物流需要和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区域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农产品供应的需要。
      2.规划和措施
    (1)建设农村区域物流中心点。作为农村区域物流中心点不仅要求自身物流系统及工商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具有较高的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较低的综合成本,而且要对区域内物流活动及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重要影响,对周边地区物流运作具有重要带动和支撑作用。这些中心点包括农产品采购中心、加工包装中心、分捡运输中心、储存保管中心、农用品供应服务中心、城市的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等等。通过物流中心点的建设,强化本区域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组织管理、经营运作、信息服务等物流活动中的区域性中心地位,成为区域物流活动或物流组织管理的枢纽。
    (2)区域物流网的建设。农产品的区域物流网建设应该是一个采集——集中——配送的过程。每一个中心点所联结的各个端口形成一个区域物流系统,这个系统又是一个更大的区域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应形成以批发配送、仓储中转、水运直达运输、公路快速运输、航空高速运输、铁路大宗运输和信息即时服务为主体的物流体系,构建满足区域内生产、生活需要的农产品区域快捷配送网络,支撑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发展。
      3.区域物流网的层次结构
    (1)一小时左右高效配送物流圈。在该区域周边地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及配送中心体系,以此为依托,服务于都市圈内农产品加工、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及连锁超市。
    (2)24小时内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以城市为中心,对内服务于经济区内地、县级市及乡镇,对外服务于全国中心城市,满足商品集散功能的需要。
    (3)48小时内与国外物流网络接轨的国际物流圈,完成国内外物流的一体化。
    在农村生产基地建设以乡镇为依托的农产品集贸中心及农用品的营销网点,在县级城市建设农产品和农用品的分类储存保管及运输中心,并主要做好与大型城市的物流体系接口工作。
        三、行业构架
      1.运输系统
    整合铁、水、公、空综合运输网络,构筑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平台,并使其服务直接延伸到农业生产者。当前要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发展多式联运,保障无缝链接。要发挥铁路中远距离运输的优势,推进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以及对特殊农产品的运输保障,积极做好干支线铁路规划建设工作。依托公路形成以集装箱运输、零担班车运输为主的通往全国各省市的快速运输网络。形成以箱式货车为主的城市市区货物快捷配送运输网络。航空运输要提供对特种农产品、野生植物资源(如野山菌)、鲜花、时令蔬菜水果、反季节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高速运输服务。随着专业运输系统服务的逐渐完善,其服务功能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农产品及农用品的运输要求,关键是与农业体系的对接。
      2.通讯信息系统
    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综合通讯网络,加快物流企业、农户、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农用品供应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积极利用EDI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专业化物流信息网络为支撑,构筑农村物流与市场信息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农村物流信息平台要借助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综合信息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如货物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增加操作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交互式适时性数据交换,为农户、农业及相关企业提供一个从事物流运作与商贸活动有机联系的良好信息环境。
      3.生产资料生产及供应系统
    在农村物流体系中,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系统不仅决定了农业产出品(与农产品销售品相对应)中的物流费用水平,而且也影响着农产品的产出水平。很明显,当化肥养分含量不足或劣质种子被播种或杀虫剂没有及时送到农户手中时,农产品的产出量必定受到不利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物流服务是非市场化的行政行为,随着我国农村市场化的进展,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出现了百花齐放,大家齐上的局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无序竞争、资源浪费及重复建设,物流服务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物流费用却在不断加大,农民负担加重,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和整合的局面。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物流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势必对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体系形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积极因素,农民将有更多的选择和享受更现代化的服务。政府应该完全采取市场化的发展原则,制定鼓励向农业生产资料服务领域投资的政策和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4.农产品原料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系统
    农产品原料生产(包括农户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加工部门在物流体系中主要是以客户出现的,在农村物流体系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物流(如从仓库到田间、从仓库到客户的装卸、搬运及运输,库存物品保管、清理及决定库存水平等);二是农产品的延伸服务(如净菜、分等分类、初包装等);三是与物流体系的接口问题(包括质量、标准、包装、信息系统的兼容等)。该系统急需解决的是与其他物流系统的接口问题,如规范化的包装、条形码的使用等。
      5.农产品销售及第三方物流系统
    农产品销售部门是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在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流通体系中,农产品销售系统主要有如下成分:个体销售者、农村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及零售企业、农村及城镇的集贸市场、大卖场、连锁超市、国营粮库、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等。我国农村及农业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发达,初具规模的仅有粮食及化肥等大宗货物的专业化运输,而且大都是运输个体户在从事此项服务。在这个系统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成分复杂、规模小、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及信誉度差。规模集团化、业务专业化、质量(包括作业、流程等)标准化、服务规范化、业务活动信息化等是这个系统的发展方向。应培养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和整合。
      6.农业科研及教育部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及研究力量相当薄弱,对农村物流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必须受到重视。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这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高等院校设置农村物流专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到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国内不同地区的经验交流等,以尽快提高从事农村物流及其相关业务活动的公务员和企业员工的物流素质。在农村物流研究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有计划地配合物流发展战略和农业发展战略进行超前性研究,除理论研究外,应更侧重于实证性研究,以尽快解决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
    政府部门、广大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社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合作,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现代物流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建立中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共同作出贡献。
        四、企业构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体系中,企业是市场经济及现代物流的主体。农业及农产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固然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但不能采用行政手段,而应主要通过市场规律来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来实现。从宏观调控角度讲,政府在企业层面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规范、激励,即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价格政策、税收政策、资源配置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来引导、规范和激励企业向有利于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发展,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法律环境。
    引导培育现代物流主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对现代物流比较敏感并已建立自身营销网络的大中型工商企业中,开展专业化物流的试点工作,以提高营销效率、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为目标,鼓励企业将自营物流整合为一体化的社会物流。二是加快传统储运业及批发贸易企业的配送中心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发挥其拥有大量物流设施、相对稳定的客户及经营网络的优势,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内容整合和服务设施改造,立足核心功能,向“两头”延伸。三是大力发展新兴的民营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发挥其经营观念新、机制灵活、管理方式适应性强的优势,加强与传统储运业的嫁接和联合。
    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成分和形式比较复杂,纯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并不成熟,大多是从事物流过程的某些环节,如运输、储藏保管、包装、装卸等,或者是商业、流通、加工企业自备某些流通功能。
    农村物流体系中的企业构架,作为微观运作层次,主要包含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从业务范围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某个、某些或全部环节的物流企业。其包括仓储企业(如粮库、冷库等),运输装卸企业,分捡配送企业,包装企业(如水果、蔬菜的分类、分等包装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二类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的相关企业,企业内部包含一部分物流功能。如从事农产品外贸的企业,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业生产及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农业综合商社(农工商一体化),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都或多或少地拥有部分物流功能,如自备冷库、运输装卸设备,自备分捡配送中心等。第三类是中介机构。这些企业不直接从事物流活动,但可以协助或辅助物流业务的开展。如提供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物流咨询、策划企业,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农产品及物流标准化服务机构等。
    从微观运作角度讲,作为企业,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而且面对同类的发展问题,如企业战略规划和方向的制定,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市场及品牌策略、产品及服务策略等等。但作为农村物流系统的相关企业,必须适应农业及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特点,服从农业及物流企业的运作规律。在构建农村物流企业体系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现代物流意识。企业物流表面上看是货物的流动,背后是客户需求、服务水平、库存情况等信息的流动,而根本上也是企业利润的流动。对于企业来说,物流管理既是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可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可能会是吞噬企业利润的无底黑洞。出色的运输、仓储和库存控制系统能够带来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赢得顾客满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和顾客忠诚度;反之,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必须建立现代物流意识,充分认识到物流在企业运作以及企业经营成果中的重要意义。
    (2)企业的适应性。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生存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和环境之中,作为联结生产者和市场及最终消费者的纽带,广泛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是农村物流企业必备的素质之一。
    (3)企业的专业化和综合化,应该说,中国大部分农村物流企业是从专业化起家的,即当初仅仅从事农村物流活动的某个环节。如运输、经销、加工等。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向纵向或横向延伸,如批发企业中融进了运输、加工功能;大型零售企业设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甚至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而农产品生产企业又进城开办了自己的零售网络等。综合化(一体化)或专业化经营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关键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要充分考虑企业对资金、人员、业务、客户的管理半径和控制能力。企业在管理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方面,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和核心竞争能力以及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来构造独特的物流战略。
    (4)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基础,作为农村物流体系中的一员,不可能包揽物流的所有市场、客户、业务环节。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其业务环节能以最低价格给客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和最可靠的承诺(诚信)。
    (5)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非物流企业,其企业成本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物流成本这一项,物流费用在整个费用中的比重以及它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作用)也就被掩盖起来。作为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除了在认识和战略考虑上重视物流的作用外,在成本核算体系中也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
    (6)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信息系统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在设计企业信息系统时,要与企业自身条件相适应,既不能贪大求洋,越先进越好,也不能因循守旧,不求进取。要充分考虑企业成本承受能力,人员素质状况,与其他系统(企业)接口程度,系统的适用性等因素。
    (7)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的延伸,现代物流管理越来越要求企业和供应链其他成员形成伙伴关系,这就是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管理涉及核心企业中上游供应商直到供应链下游各级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涉及与供应链相连的所有相关企业、部门、人员、业务,是一种纵横一体化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强调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在农村物流体系中建立供应链联盟,对于规模小、离散度大的农村物流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过程,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不能强迫;企业本身应具有超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适应物流发展的潮流。
    (8)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市场中介组织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速农村物流体系市场化的必经之路。如何把分散的形式各异的农村物流相关企业乃至千家万户的农民同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实现物流一体化,并将其组合到供应链联盟中,从而充分协调社会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和运作效率,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有见识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应积极地投入到这一行业的开发建设中。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