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金匮要略》教材建设思想与教学体会           ★★★ 【字体:
《金匮要略》教材建设思想与教学体会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金匮要略》是中医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教材建设思想是指导教师教学思想的依据,本文就教材变革与发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谈一些个人体会。同时介绍我个人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变革尝试。
关键词:《金匮要略》 顺序编排 教学改革《金匮要略》是中医院校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金匮要略》在课程设置上属于临床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掌握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目前教育部统编教材的编排方式,由五版教材的经典著作原文注解方式,改变为讲述疾病过程为目的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模式。在课本编排中,各论中出现了打乱原著作条文顺序的改变,明确依照疾病发生原因、病机变化及辨证论治的模式为讲述顺序。即把《金匮要略》教学的中心确定为认识疾病和分析疾病过程,讲述整个疾病变化过程中的治疗方法,乃至于掌握疾病全过程的教学方法上。
作为《金匮要略》教学的教师,认为这种改变非常符合学习《金匮要略》著作的本来目的,非常符合理论教学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思想,也非常符合现代中医病症结合临床的发展需求。就此谈一些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与教学关联性的体会。
一、注释古文的教学方式
五版以前的教材模式,都是仿照古代对《金匮要略》著作学习的模式,注释《金匮要略》原文,注家注释原文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著作原文的涵义,关于辨证论治方法,则以方剂的临床应用为依据,介绍方剂的临床应用以及经验案例。这种模式,对已经有临床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可以有一些临床用法上的借鉴,对初学者来说,疾病脉络条理不清,因此不易掌握其中内容及涵义,因此教学目的在于对各条原文含义的讲述,不能与临床紧密结合,失去了《金匮要略》著作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实际意义。
二、六版教材的变革
六版教材以简约明确的疾病认识思想统领各篇,这种改变非常符合学习《金匮要略》著作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实际目的,《金匮要略》原本就是讲述临床学辨证论治方法的著作,目的在于讲授疾病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法,因此这种改版,能够使教学紧紧与临床相结合,紧紧把握认识疾病全过程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学习《金匮要略》原著中,深刻体会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把过去已经学习过的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分析疾病各个阶段的病机变化,最终掌握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依照临床医学思路,加强记忆。
六版教材的缺憾:是简约太过,删去了过多的与认识疾病不可或缺的条文,使在讲解思路上依据不全。例如,《金匮要略·百合病》1条,删去了条文的后半段,在讲解百合病病因时则缺乏说理依据;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病》中删去了痉病的全部条文,使《金匮要略》中关于感冒高热惊厥或抽搐的非常有效的疾病诊断治疗思想不能讲述给学生;删去了湿病的15、16、17条文,使湿病病因认识证据不足;甚至还整篇删去了第十一篇五脏风寒积聚病全篇文章,使得学生根本没有看到原著全貌,这些做法不利于对《金匮要略选读》的学习。

三、七版教材的更新
七版教材沿用了六版认识疾病过程的思路,比较六版教材来说,恢复了许多不应当删去的条文,基本呈现了《金匮要略》的全部条文。更新点是增加了关于治疗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资料。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且全面的医学资料,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金匮要略》的实用价值及其近期研究水平,开阔学生对临床认识的眼界。在有争议的医学观点上,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有依据的讨论。
但在教学中,过多的资料使初学者来说,有繁琐之弊。在如今大量信息爆发的时代,并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对原文涵义理解的效果。
四、本人教学体会
《金匮要略》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及成就,认识本著作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具有的很高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及对于后世临床医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并了解本课程与现代中医理论的渊源关系,掌握其中内伤杂病的脏腑经络辨证理论体系,掌握其中理、法、方、药的用运。掌握分析疾病病因、病机及辨证的方法,掌握其中治则治法、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等。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统编七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践《金匮要略》理论直接指导临床实践这一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著作原文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尝试了尊重著作中分类疾病的观点,重新排列著作篇章顺序:以人体正气阳不足、阴不足为疾病分类主线,结合邪气特性所产生的必然病理结果;结合病位由外向里,由上到下的思想,调理著作中篇章顺序,如讲课顺序为:湿病,痰饮病,水气病,胸痹病,咳嗽上气病,腹满病,呕吐哕下利病为阳虚疾病体系,以痉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中风历节病,消渴病为阴血虚疾病体系;以血痹虚劳病,五脏风寒积聚病,为阴阳气血俱不足疾病体系;以黄疸病,吐衄下血病为热邪导致的疾病。这样以阴阳各虚损为主线分类疾病的优点,在于连续讲述同一类疾病时,可以提高教学过程中相同内容的重复几率,增强学生对同一类型疾病概念的反复记忆几率,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同一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联系与鉴别,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对《金匮要略》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贯穿一些异病同治的理论,比较肺痈、肠痈、疮痈这些病理基础相同而病位不同的疾病证治,结合西医对化脓性疾病的认识,强化中医认识疾病的辨证论治思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编排思想是引导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课程设置目的建设。《金匮要略》经典著作教学必须围绕着为临床服务的中心进行。因此尽量能够呈现《金匮要略》全部条文,以认识疾病及其治疗为目标统率全文。现代的研究资料亦非常需要,但是不要干扰正常课文讲授,可以将其排入副篇,既可以介绍给学生运用,但是又不影响课文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
2、孟如.金匮要略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6月
3、范永升.金匮要略.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