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对策           ★★★ 【字体: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对策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4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与引起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中指出:“我们留下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后代。”这句话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用朴实的语言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给世界留下怎样的子孙后代”对中国的教育来说是颇值得深思的话题。 
最让我们感到汗颜的是我国有众多卓越的科学家,而世界科学界最高奖——诺贝尔奖,却与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无缘。诺贝尔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该奖项从设立至今进行了逾百次,获奖科学家千余人,却无一人是完整接受中国教育的中国籍公民。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国教育制度应承担着难以推卸的责任,传统的教育制度和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正如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孩子们入学时象个问号,而毕业时象个句号”。这样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和落实步骤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华南师大历史系黄牧航副教授介绍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也鼓励学生答题创新。创新,是指在产生独特、新颖、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心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独特、新颖、科学的见解和方法。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传统的“灌输式”、“传授式”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当今教育改革浪潮中已受到挑战,旧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教育变成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一味求同、求全,按照统一模式,生产出规格相同的“标准件”。而具有创新性的学生从其心理特征来看,其内倾性多于外倾性,具有不受暗示的特点,思维灵活,常突发奇想,常不合群。例如,有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一些与众不同、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对这类学生我们也要给予积极引导,不能一概否定;中央电视台开设的一个“异想天开”的节目,鼓励青少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这类学生被认为不合常规,不守规范,不好管教,常受一般人的谴责,平时这类学生也不容易获取成功感受,几乎没有成功的体验。因而,教师常常在自己的教鞭下扼杀了这批“爱因斯坦”和“牛顿”。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人本主义观念,能接纳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看似不规范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根据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课堂结构的创新。课堂是体现教育观念的主战场,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个性发展的轨道,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主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发挥课堂创新教育主战场的作用。 
课堂结构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包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两方面。可以创设一种开放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评论、让学生自得结论、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例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暴政”内容时,可让几个学生上讲台,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的事迹,再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评论,最后布置学生去写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小论文。结果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有的学生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个好皇帝”;有的说:“秦始皇役使百姓修长城、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刑法残酷(腰斩、车裂、族诛、连坐)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是个坏皇帝、暴君”;有的说:“秦始皇虽然有许多暴政,但他在位时修建的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却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可观的收入”;有的说:“秦始皇70%是好皇帝,30%是坏皇帝”……各种观点,不一而足。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得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观点,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时可以打破课堂即教室的局限,带学生去名山胜地、历史古迹、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把课本知识和实地参观体验的知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到历史书籍中去领会学习,如可让学生选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还可以指导学生到影视作品中去吸取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如《水浒》、《三国演义》及《太平天国》等,但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影视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和到互联网中去进行多维学习,并结合时事进而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如讲到马王堆汉墓,就可以联系2000年8月在北京发掘的老山古墓和2001年在济南洛庄发掘的古墓,出土的文物基本相似,证实了当时中国的统一。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博的知识领域和空间。

创新课堂结构,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发挥创造性。课堂导语要新颖,具有吸引力,引发学生兴趣,如导语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影视作品、古代字画和古钱币、新闻事件等多角度切入;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使教师的提问变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迪,所提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坡度,也不要过难,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课堂评价要多鼓励和支持学生各抒己见,不求唯一和雷同,对具有创新的见解要加以扶持和引导,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要给唯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哪怕是不太成熟,也要给以热情支持和积极鼓励,以使学生创新的火花燃成熊熊烈火。例如课本上说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有位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说屈原是懦夫,因为“他不是为保卫国家牺牲,而是投江自尽”,这个观点有理有据,应给予积极鼓励和评价;课堂小结要精练,留有学生自我总结的余地,给学生创造进行聚合思维训练的机会,可能出现创新的观点;教师要敢于和甘于把自己放在课堂的非主体地位中去,用尽可能少而精的语言进行启发、点拨、教授,真正把课堂的大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由发展和发挥的思维空间,减少教师固有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注重用自我的创新力去影响学生创新。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手段就一定要创新。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常换常新,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手段。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概要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的状况;接着借助幻灯机、实物投影机展出部分文字资料、实物图片和人物照片,以此来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维,启发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并联系林则徐虎门销烟、广州三元里抗英等地方史知识,然后播放《鸦片战争》的录像片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和联想的情境;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的新结论。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任何创新意识的基础,爱因斯坦、牛顿的创新思维正是源自于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恰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身的创新需要,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心理激励因素之一。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素、创新思维、创新性认知策略和优化知识结构的培养。例如,笔者在96届高三教过一个学生叫赵峰,他智力中等、知识面较广,思维较敏捷,学习用功,但他高二时历史、数学和英语三门功课成绩一般,经过三位教师一年的智力培养、思维训练、创新认知的指导,平时的练习和测试的问题只给他讲思路和方法,设置问题总是尽量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随着思维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加上他自己一年的不懈努力,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取得长足进步,当年高考取得历史单科136分(满分150)、总分超出重点线53分的好成绩,被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录取。因此,培养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采取进行发散性提问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采用尽情而丰富想象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的、不受拘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采用结果预测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观念的灵活性和超常规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过分强调考试,考得过多过滥过死,章节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小学毕业考和升学考、初中毕业考和升学考,按分数排队录取到重点学校、重点班。学生只能以考试为目的,常年在考试的重压下,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学生只能死读书、读死书,死背课本答案为唯一答案,结果只能培养出少数的尖子生,这些尖子生中甚至还有部分高分低能,部分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青少年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善于幻想和创造,如果用固定的思维和标准答案去禁锢、束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即使有发明的天才,最后也可能变成没有个性、缺乏创造力的庸才。
从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必须创新,把评价的核心放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而不是只看分数。例如,笔者在已教过的十届高三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原来学习成绩并不好,但适应社会和动手能力强,许多这样的学生已在社会上干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一些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虽考上大中专,参加了工作,但工作成绩却很平庸,缺乏创新。另外,现在国内外对我国教育有一个较一致的看法: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西方学生基础不大扎实,但动手能力却很强。由此可见,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效地保护那些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习俗、常规和思维定势约束的新方法、新理论的萌芽和成长;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性评价,由学生的个体性延发出来的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能受一种统一的、固定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才不至于将学生的创新性扼杀于从众性、同一性之中。所以,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业,不能只看考试的分数,而应当把学生从历史资料中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分析判断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依据历史事实提出并论证自己的新观点、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国高考试题主观题允许有不同观点,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不能一次考试定终身。近年国家教育部春季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已经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有的学校也已经在推行二次考试的做法,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尽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不一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要注重于理解;练习的布置,不要仅停留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上,可以让学生做历史手抄报、写历史小论文、演历史课本剧、记历史古迹参观考察日记,许多学生参加了以上活动后都说“收获比做练习、背答案大多了”。可见,这些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余地,提高创新能力。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