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 【字体:
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关键词: 课程学习  艺体特长  融合发展  灵动教育

一、       课题界定

课程学习:是指根据国家统一标准设置的九年一贯制的小学阶段的各科课程的学习。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性与普及性。

艺体特长培养:是指包括一个人对艺术与体育的理解、欣赏的能力与水平的培养和专业艺体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两方面的内容。它侧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是对学生个性品质的一种丰富与提高。

 

    融合发展:是指通过课程的有机结合,强调认知结构与教材基本结构的结合,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将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学习的要求的同时,具有1——2门艺体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实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灵动教育:是通过学习与活动,激发、挖掘、培养学生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灵动教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与发展阶段中,根植于课堂教学系列化设计中,具有“灵活、民主、创新、智慧”四大要素。

该课题研究其核心是以“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为抓手,达到培养灵动学生,研究灵动教育的理论体系的目的。

二、       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在发达国家,人的文化艺术修养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从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来看,越来越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家长也逐渐认识到综合素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二)理论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基础教育几乎成为高考的附庸。但就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选择高一级的学校的机会外,基础教育还应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其独立价值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根据顶层设计的理念,学校作为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育人机构,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其设计也必须反映出这种独特性,同时,学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性必须依托于社会功能的实现才具有其价值和意义,因此,从本质上说,学校的顶层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未来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人本主义认为:“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孩子的天性好动,他们常常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一定是在无意之中、在自由之中产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

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着重强调了认知结构的地位,围绕着认知结构提出的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相关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和创造学习等几种学习类型。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越丰富,学生的能力就越强,帮助学生在将来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较高的知识迁移能力与融合能力奠定基础。通过丰富多采的课程和艺体活动,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孩子的大小脑发育。在艺体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变得聪明。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服务于社会的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必须能从事业务与战争,然而闲暇与和平却更好。”他主张在教育中不仅要考虑到有用,而且要考虑到闲暇,他明确的表示:“显然应有这样一种教育,为父母的用其训练子者,不是因为它有用或是必须,而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和高贵的。” 无独有偶,我国《学记》提出:“论学取友”;提倡“相关而善之谓摩”;防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提出“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文化课程学习给人以生存的基础,艺体特长的培养让人的生活绚丽多彩。通过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能够培养孩子的灵性、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通过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意志力,有利于孩子积极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使孩子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学会创造;通过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还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文明与艺术的种子,传承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

(三)学校实践背景

我校从1996年开始就将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有机结合,历时11年,在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即在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的同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提供了了系统的艺体特长课程培训,给孩子们多元发展的学习机会。学校充分利用改制学校的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努力探索实现课程综合化的途径,并抓住课程综合化改革这个有利的契机,大胆开发校本课程,现拥有二十几个艺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也进行了新的尝试:除了每天六节基础课程设置外,下午增加60分钟的艺体专业课。采用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的方式,使之能和谐发展。经过十一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各级奖励,拥有了一批既能从事课程教学,又能进行艺体专业指导的教师,培养了大批课程学习扎实,艺体特长明显、德艺双馨的知名学生。

同时,根据青羊区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品、一校一景”内涵发展的办学要求,对“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是我们特色办学的当务之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本课题希望通过对灵动教育的实践模式的探索,对灵动教育的规律性进行总结提升,用灵动的师生、灵动的课堂、灵动的校园、灵动的评价丰富灵动教育的内涵,形成灵动教育理论体系,为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经验。

2、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做人第一,优质特长”的育人目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课程观念、对教学的基本理解、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艺文并举,身心和谐”的育人理念,我校在课程改革中,需要不断引导教师认同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帮助教师接纳“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的内容,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我校的“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特色,丰富灵动教育的内涵,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灵动教育的理念,对学校管理、灵动师生、课程建设、灵动课堂的构建、灵动校园建设等进行研究,系统探索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实践模式,形成灵动教育理论体系,打造灵动教育品牌,从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我校的特色办学。

五、研究的内容与实施途径

(一)灵动教育理念

通过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课程开发来探索系统的灵动教育理论体系。通过校本培训、宣传报道等奖将灵动教育理念深入到全校师生与家长心中,共同创设少儿文化艺术小学独有的灵动的学校文化,打造灵动教育品牌。

(二)灵动管理

构建能保证“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管理机制,创设灵动、高效、人文、科学的制度,使全校的师生和家长逐步将“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内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

(三)灵动师生

教师:在灵动教育实践中,修炼教师的“五型”人生——专业型、修养型、多元型、创新型、智慧型,在“五型”人生中实现灵动教育。

学生:在灵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以下十大能力: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欣赏、表现与创新;确立目标与终身学习;表达、沟通与分享;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交流;规划、组织与实践;运用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与研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四) 课程建设与改革

1、设置技能型课程,使学生学会操作。

采取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的形式,使学生达到对艺体技能的掌握。

(1)普及型:在大众化、普及型课程学习中,使学生喜爱艺术与体育 ,有一定修养和鉴赏能力。

(2)提高型:在提高型课程学习中,使学生具有一定艺体技能。

(3)专业型:在专业发展课程学习中,使学生有较高的艺体技能,同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设置鉴赏性课程,使学生学会欣赏。

在中、高年级中,学校有意识地开设鉴赏性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陶冶情操,为发展艺术审美能力,为艺术体悟奠定基础,为有质量的生活品质奠定基础。

3、设置融合型课程,使学生学会融合。

融合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巧。因此,我们力求做到在课程的设置上将文化课程和艺体特长的学习有机结合,给孩子呈现多元的课程结构,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清思路、找准知识间、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规律,学会迁移,从而逐步形成融合的能力。

(五)灵动课堂的构建

1、灵动的处理教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通过艺术的手段重组教材结构,让静态的文本知识多一些动态的成分;让隐性的知识多一些显性的成分。如学校2004年撰写的《心身和谐歌》:“心身病,防为早,心理健康身体好……重文化,学艺体,艺文并举陶情操;……做人第一最重要。”就是通过儿歌的形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有机结合在一起,师生读来琅琅上口,易于传诵与领会,更易于转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又如我们可以在幽默中学习语言,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还可以把语文、数学中的方法、定理、定律、结语编成儿歌等,把课程学习融合在艺术的形式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2、灵动课堂教学的策略。

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别开生面的开课,意味深长的结尾,增加教学过程与教学行为的艺术含量,同时用艺术化的语言突出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环节,使学生充满想象力,从而引导、促进、激发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勇于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大胆创新能力。

3、灵动课堂的评价指标

①学生思维:活跃、专注、发散、求异、变通、创新;②学生行为:文明、敏捷、快速、机灵、自律;③学生气质:有灵气、有品味、欣赏美、高素养;④师生情绪:稳定、平和、宁静、激情;⑤师生关系:平等、尊重、民主、服务、互动、互为主体、互为中心;⑥课堂氛围:和谐、包容、生动;⑦教学效果:高效益、最优化、最佳化。

(六)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活动

以诗文诵读、创作活动、学生辩论、艺术节、运动会、科技展览、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条途径展示自己,增强自信,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的能力,使身心、个性得到和谐地发展,培养健康、高尚、德艺双馨的“灵动学生”。

(七)灵动校园文化建设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如果孩子没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健康成长,其将来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灵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融合发展”为价值理念,以“三宝”、“一花两理论”、校歌、校徽等为物质文化载体,营造有深厚文化底蕴与浓郁艺术气氛的校园育人环境,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人、关爱人、培育人、发展人,让校园百花园中的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灵动飞扬的校园、焕发神采的学园、灵气跃动的艺园和温馨和谐的家园。

“三宝”即杜甫、苏轼、金沙。用著名文学家、诗人的人文精神激励学生,用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花”即荷花(校花)。荷花除了高洁清雅之外,更重要的是,开着的荷花是美丽的,未开的荷花也美丽,凸现了关注全体教师个性发展、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真正体现让灵动的生命从这里诞生的育人内涵。

“两理论”:即 “萝卜、白菜”理论和“孔雀”理论。“萝卜、白菜”理论,寓意少儿艺校的每一个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除了完成规定的九义文化课程之外,同时,还可自主选择一至两门艺体特长,从而更好的实现以多元教育育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孔雀”理论,寓意教师们对自己的事业和每一个孩子的“多情”和热爱。

(八)灵动评价体系

构建操作性较强的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的灵动评价体系,逐步以科学性、人文性的评价方式来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均衡、优质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驱动功能和实践价值,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的“灵动评价”目标。在实践研究中始终关注评价的个性和个性化的评价,关注身体和心灵的和谐性评价,

关注文化和艺术素养融合性评价,关注阶段和长效的发展性评价。

通过评价,达到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校发展方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

六、研究对象:

 成都市少儿文化艺术小学全体师生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教研相长。

2、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选取适合本校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3、访谈法: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交谈,有感情的倾听,了解被研究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次的内容,收集资料。

4、问卷调查法:通过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卷获取教师、家长、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反馈,并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将历时三年(2007年2月——2010年2月),主要实施步骤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07年2月——2007年8月):

1、搭建课题班子,明确人员分工。

2、拟定课题名称及内容,并进行反复论证。

3、撰写方案。

4、申报课题。

5、课题开题立项。

6、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启动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9月):

(一)2007年9月——2008年9月

1、反复论证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

2、确立本年度的研究重点,即构建灵动课堂。

3、初步形成灵动的师生队伍。

4、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2008年9月——2009年9月

1、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2、构建灵动评价体系。

3、做好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4、召开座谈会,通过讲座、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交流研讨形式,进一步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升,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2月):

1、收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升并汇集成集。

2、积极准备接受课题专家组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3、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查新报告、开题报告

2、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3、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4、课题研究的论文集

5、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

6、课题研究的教育故事集

7、师生家长评价调查表

8、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课件等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  长:  刁荣祥  女    中高  成都市少儿文化艺术小学校长

          参与课题方案的撰写工作,对课题进行全面管理。

副组长:  陈翔    男   小高  成都市少儿文化艺术小学副校长

          协助课题管理。 

曾亚林  女   小高  科研室主任

课题过程管理

主研人员情况一览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  务
 
职称、学科
 
分  工
 

王  兰
 

 
28
 
教  师
 
小一、音乐
 
艺术管理
 

陈  瑜
 

 
31
 
教  师
 
小高、数学
 
资料收集
 

蔡  倩
 

 
34
 
教研组长
 
小一、数学
 
学科研究
 

陈  丽
 

 
34
 
教研组长
 
小高、科学
 
学科研究
 

魏绍坤
 

 
43
 
德育主任
 
小高、语文
 
语文及德育研究
 

李晓蓓
 

 
29
 
教  师
 
小高、语文
 
学科研究
 


(二)制度保障

本课题研究遵循教师自愿的原则,将课题研究有机的融入校本培训,建立相应课题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1、学习研究制度:

凡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并能自学相关的理论著作,将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会不断的进行总结与提升,撰写好读书笔记与教育随笔。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邀请各级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主研教师进行课题进展汇报等。

2、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组统一基本的要素、要求和流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题开展典型课例设计,在课例的设计中,给教师个人以发展空间,关注独具个人风格的特质,关注师生共同创造性的展示,关注学生怎样有效掌握和灵动运用知识的过程。

3、反思交流制度:

教师在课前设计与课后小结中及时反思,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记录闪光点等,开展每月一次的“让自己最感动的瞬间”或“教学中最难忘的事情”的交流活动,并整理成册。

为教师提供参加全国各地的学习研讨会交流的机会,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职业生涯。

4、总结评价制度:

每位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课题组要求定期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撰写相关的总结报告,每期每人至少在各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篇。

教研组重点在学术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将课件设计、论文、优秀教案、学科赛课等纳入评价。根据教研组的总分、平均分、参与率建立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开展系列评价活动,对教师形成系列评价指标,强化竞争氛围,使教师在和谐竞争中增强积极性、竞争力。

关注教师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增值评价。对能体现灵动课堂元素、特征,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给予重奖。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大力表彰。

(三)策略保障

1、学校成立融合式发展的教学资源库,让灵动教育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平台保证。

2、建立教师、学生成长档案,专人负责。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制定发展目标,用规划(目标达成率)来进行评价。

3、构建学校子课题——由学校科研室收集信息,拟定系列课题供各组选择。教师在组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有关的子课题开展研究,在课题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反复实践研究中发现、成长一批特色优秀教师。

(四)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将拿出一定经费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成都市少儿文化艺术小学课题组

执笔:刁荣祥   曾亚林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