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           ★★★ 【字体:
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一、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内涵
    关于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科学的管理应当包括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科学管理是一种制度管理、规章管理,属于刚性层面。每所大学、每个单位建立的规章制度就属于这个层面。我们学校今年在珠海召开的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加强监督和改变作风,在制度层面作出一些规定,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科学管理的特点就是强调它的制度性、刚性的层面。人文管理是强调被管理的对象、主体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一种人性的管理,也称作人本的管理。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软性的管理。
    在我国的现代大学中,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都是亟待建构和完善的两个方面。从国家来说,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以法治国”,二十年后,又重申“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两方面并重。这也就是大学中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关系。“以法治国”中的“法”里面没有人情,只有结果,是制度的、刚性的东西。“以德治国”的“德”是靠人的道德、信念和社会的舆论来维持的,不带有强制性。在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人讲对事物要进行量化的计算。但事实上,有的东西可以计算,而有的无法用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人既是可计算的又是不可计算的。人既是生命的真实的实体,又是追寻意义的存在物,既有一个实体存在的外在的物质需要,同时,又是一个意义的存在物,要进行理性的沉思。人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从国家角度而言,我们要“以法治国”,同时又“以德治国”。古人看到“德”是靠人的内心信念,依托人的自主性维系道德的行为,而良心是维持最后一条战线的尺度。“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用政治和刑罚治理一个社会,人可以不犯罪,但没有羞耻之心;不犯罪是因为被人强制而不敢犯法,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的礼治的方法治理社会,人不仅不犯法,且有羞
   耻之心,能够管住自己的最后的良心的防线。在此意义上,道德和法、柔性和刚性,在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治理、一个大学的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现在,从事伦理研究的人强调道德的重要,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把道德与人治联系为一体,认为“以德治国”是否是又回到人治的社会。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道德遗产、道德资源和道德传统。可以说,从古代遗留下来的道德传统和道德资源到21世纪的今天,其中的精华仍然为世界所称颂。在1998年的世界伦理学大会上,有7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向大会提出报告,要求伦理学大会将我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作为全世界共同伦理的道德准则。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一个文化传统、一种道德精神,我们觉得今天仍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为何许多人一想到道德、以德治国的时候,马上与人治联系到一起?我们的古贤在道德的功能、道德对人与社会的制约的层面,有非常高深的思想。而这些思想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是很有价值的。江总书记曾讲过,制度很重要,但制度又是人制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管理者没有道德之心。只有人有道德之心时,才会意识到自己不能钻制度的空子,才能够维系住道德良心的最后的底线。
    我们有如此丰富的道德资源、历史文化的传统,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道德的功能却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反而是一讲中国传统就变成了人治的传统。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古圣贤对道德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对每个人具有同样的约束,是每个人建立在人和人平等的前提下的个人的自律性的要求。但是两千多年的宗法社会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民本,只能是官本,只能是君本。君本就是人说了算,就是君王说了算。因此,道德的资源被政治的体制包在里面,几千年中我们一方面总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社会的、民间的道德的传统慢慢遗留下来,另一方面,主要是宗法社会的人治异化了原来古贤提出的道德的功能的真正意义。所以,今天讲以德治国,不是回到宗法制度的君本的体系中去,而是要真正认识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维持、在国家管理中同时发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江总书记讲到:制度好时,也可能有坏人;制度不好时,也可能有好人。因为人和制度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有制度,也需要有道德,以维系制度的道德性。
    在大学中讲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朱鎔基总理讲到,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技术层面的、人才层面的,而是来自在管理制度和水平方面的差距。我们现在感到有人才的压力,人才竞争对学校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但更大的压力来自于管理层面。学校的中层干部是高级指挥官,其眼光、水平、责任感、能力,都会指导学校最终能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
    近两年,外面的机关把职业培训作为职工的一种福利。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大学毕业生将薪水的多少作为衡量是否是好工作的重要标准,现代大学生这种观念在发生变化,他们已经认识到,单位给个人提供的机会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就是给你一笔财富。物质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一个舞台表现你的价值、你的能力,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过去我们把人和事定量化,现在人的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大学中的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是一个现代大学形成良性管理、实现在管理中要效益的不可忽视的两个最基本方面。
    现在,除银行和国家机关外,基本上都是全员合同制,员工一旦知识、观念跟不上,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就是科学管理的一些规则,即制度的层面。人文管理就是讲我们怎样在人性的层面、在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层面考虑管理的艺术,确立管理原则。这两个层面在大学尤其是不可分离的。

   二、人文管理的特殊价值
    从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的角度出发,人文管理是人性的管理,强调把管理者当作人,尊重人的主体性。“教育就是用生命去碰撞生命”,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不仅是物质的生命,更是精神的生命。人性是哲学的,形而上的。管理是形而下的,属于实际运用的、操作的层面。在人性的管理中,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管理心理学中,有几种不同的人性假设和管理原则。
    管理心理学中第一种人性假设叫做经济人的假设。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格雷格在《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这个假设认为人天生都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要激发人的能量,就要给个人制定具体的任务,其管理原则就是“任务管理”。员工要得到相应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管理不考虑人的情感,强调计划、组织、经营和监督。
    第二种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的存在物。在人生存的时候,精神的层面、意义的层面、社会价值的实现层面,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这个假设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还要重要,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强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强调对人的尊重,强调对人的需要的理解和尊重。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比鸿毛还轻。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对社会的意义不同。“死剥夺了生的权利,但不死使生命失去了它的魅力”,因为人生有限,我们才会珍惜。人在有生之年,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要有所追求,过有意义的生活。人是社会的人,不仅把人看作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同时是一个有情感、有需要的一个精神的实体,是一个追求意义的实体。在这样的人性假设中,认为人要提高生产的效率,经济刺激因素在许多的刺激因素中是重要的,但不是首要的。精神的作用是首要的,即处理好生产中、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物质的奖励和管理制度更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再在一个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空间中工作,人很容易崩溃。现代心理学的需要也随之不断增强。在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中,一方面人的精神需要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不能给我们一种舒缓的、宽松的、和谐的关系的话,它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崩溃性的压力。目前,广东的地域优势在逐渐丧失,而全国各大学教师的经济待遇都相差无几,我们今天吸引人才就要满足人的最高层面的需要。“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计较物质利益的多少的,而是看重能否做事情。”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是决定一个人才能否最终来我校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人才的流动,很多人是流向人际环境。真正的人际环境是一种大家开放的、平等的、宽容的、沟通的、承认差异的环境,有个性的人才会到这里面来。
    第三种人性是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人都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人没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在本质上是自发自动的,并且能够自制的。其管理原则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使人在其中能够施展他的才华,建立一种能够保证员工展示自己才能的制度。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贝克曾经在《管理心理学》中讲到,人性中存在悖论,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群体中的一员,同时人又希望自己有一个鹤立鸡群的机会,这两者是人性的悖论。作为管理者要正视人性的悖论,一方面我们要创造一个优势的群体,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团队是社会竞争中、科技竞争中一个重要的依托力量、基本的力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现代社会中人所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这个人性假设中,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为人创造宽松环境的要求。
    这三种人性假设中都有不同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将它们当中合理的因素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就是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不同的人性假设有不同的管理原则,在大学管理中,我们要将其归结为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两个层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管理中强调人文管理的特别意义何在呢?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条件下,哪个企业没有人性管理,在21世纪就会被逐出局外。人的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
   的东西。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一个技术理性的过程。技术理性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管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在大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它与管理对象有很大关系。大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的群体,是教师、干部、学生。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公正的象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这个群体与其它群体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在情感层面的要求比一般的群体要高得多,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分子的特点又不同。人的情感的需要、尊严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动作能带给你尊严的满足。这些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日常的管理中是无时不见的。常态下得到的和谐是长久的,非常态下得到的异常的热情是短暂的。知识分子在尊严、情感层面需要的特点,决定了大学中管理尤其要讲人性的管理,作为管理者尤其要有这样的理念。大学中管理的意义不是一种理性的工具,而是要有人性的关怀,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尊重人,使每一个人在人性的层面给予尊重和回应。尤其是现在,一个学者有很高的科研能力,不意味着他能将任何事情都处理好。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怎样一个限度中宽容一个人的个性,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只能存同排异,这样的管理不是对人的尊重,而是对人的一种强制的限
   制,最终这种管理很难形成凝聚力。王 章教授曾讲过:拜托我们的中层干部,我们要给那些有个性的人一个宽容的环境。现在,人才的流进和流出,都是一个正常的流动,但人才的走与不走很重要的不只是钱的多少,最基本的问题在于他心情是否舒畅。越有本事的人越可以做选择。人才的最后选择,就是让他能够心情舒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地方。这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有非常大的关系。
    作为中大的中层管理干部,大家是学校的窗口,代表学校的形象,校外的人来到我们学校,如果得到一个有人性的回应,对中大有非常好的印象;得到无礼、粗暴的回应,就会对学校留下很坏的印象。一个人才如果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对大学的管理有良好的印象,就会投入到学校中来。中大管理者有没有人文管理的理念,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表达的,而是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我非常期望,我也非常愿意与我们的同仁、同道一起通过我们的管理来提高、来挖掘、来激发我们广大教师、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别人。我们在执行制度时,要能够更多地从挖掘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方面去想办法。我想,如果我们有这样一支好的管理队伍,中山大学建成一流大学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在学校的发展中应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