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探究性阅读的“探”与“究”           ★★★ 【字体:
试论探究性阅读的“探”与“究”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2    

内容提要:探究性阅读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语文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讲解分析,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追究。简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探”就是探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究”就是究问为什么这样写。

关键词:阅读         探究         特征         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六项改革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据此,《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难点,据了解不少教师仍存在种种疑虑。本文谈谈笔者对“探究性阅读”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探究是人的潜能

 什么是探究?探究是“探”和“究”组成的合成词,既“探”且“究”,指探寻、追究。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即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有认知的愿望,想了解其“是什么”;或想了解已知事物的现状,即“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究其来龙去脉,了解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可以说,探究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有探究的潜能。

 探究什么?探究的对象包括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小而言之,一个人呱呱坠地,睁开眼睛,所能看到的人、事、景、物对他都是陌生、新奇的,母亲的乳头,父亲的笑脸,柔软的被褥,坚硬的床框……他周围的一切都是探究的对象。大而言之,人类对生存的自然环境,对社会、人生乃至自身的生理构造、心理状态,大至太空宇宙,小至纳米世界,无一不是探究的对象。可以说,探究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正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就整个人类而言,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无限远大。20世纪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开始了对火星、土星等的探测;21世纪,人类有可能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向无限广袤的宇宙。世纪之交,人类基因组工程取得进展,标志着人体“生命之书”已掀开第一页。只要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继续存在,对生存环境和人类自身的探究永远不会完结。

 但基础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甚深的过程。要求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探究出世人从未探测过的自然奥秘、人生哲理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探究性学习定位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水平,则应是不难实施的。别人已知、已会、已有,“我”通过学习从未知、不会、没有而达到知、会、有,就是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各个学科共同的改革方向。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科书,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宏观目标主要是增强探究意识,改变学习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探究性阅读只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语文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讲解分析,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追究。简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探”就是探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究”就是究问为什么这样写。如此看来,探索性阅读是阅读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并不神秘。

 二、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特征

 根据阅读主体的不同需求,阅读行为可以分为求知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实用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审美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等类型。阅读能力的构成也有一定的层次,纵向可分为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创造等层次,横向应培养阅读的选择力、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批判力等。

 探究性阅读可以看作研究性阅读的初级阶段。已有同仁注意到《语文课程标准》采用“探究性学习”一词,似乎是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的“研究性学习”一词有所区别。一般认为,“研究”指钻研、推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本质和规律,其要求比较严格,达到的水准也应该比较高。按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本科毕业才有资格报考硕士研究生,取得硕士文凭才能报考博士研究生。在一般人心目中,“研究”是领导和专家的事,专家的阅读才以研究为主要目的。而“探究”如前所述,就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表现,是中小学生都有的心理倾向和可以实践的行为。

 “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有其针对性。目的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明确,接受学习是学习的基本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总目标”之二就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对接受学习的充分肯定。而提出“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附录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则是强化积累性阅读的有力措施。这些都说明:接受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排斥或轻视接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就失去了根基,有变成空中楼阁的危险。

 与接受性阅读相比,探究性阅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问题意识    接受学习重在接受、吸收、积累,即接受前人的知识成果,吸收人类文化营养,积累、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教科书要求接受的知识大多历经长期的检验,一般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阅读主体面前,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唐诗、宋词的诠释,就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的较客观的陈述。探究性阅读则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方面前人早有许多宝贵经验,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中小学阅读教学也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问文章反映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问问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依据,问问其主张能否付诸实践……不仅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更要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探寻有没有别样的写法。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