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普通高中新课改如何走出 “ 高原期 ”           ★★★ 【字体:
普通高中新课改如何走出 “ 高原期 ”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当前,全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经过两年的改革实验,新课改的理念、实施策略、方法步骤已经基本上明确了,新课改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新教材已经使用了,选修课开设了,走班制实行了,学分制推行了,全省新高考方案出台了。表面看,体现新课改突出特点的 “ 四性 ” :基础性、选择性、层次性、综合性的举措都采用了,新课改似乎就这样了,下一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很多学校和教师不清楚。这种状况,用教育科研的术语来讲,就叫走进 “ 高原期 ” 。其实,高中新课改的状况并不乐观,形势依然严峻。我用五句话来概括全省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形势,叫做 “ 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任务艰巨,形势严峻,前途光明 ” 。我们的很多热心新课改的老师进入和把握新课改的进程和程度,就像学唱京剧的 “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戏迷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凑热闹,亨唱几句都跑调儿,找不到感觉,看不出门道儿;第二阶段是票友阶段,初步找到了感觉,看出了点门道儿,不再唱走调儿,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儿,像那么回事了;第三阶段是专业阶段,已经在各方面进入得比较深了,并且有了个性和特色,像梅派、程派、张派、裘派。我们的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处在什么阶段?我的基本判断是 “ 票友阶段 ” ,我还没有看到哪些学校和教师进入 “ 专业阶段 ” ,少数学校仍处在 “ 戏迷阶段 ” ,对新课改还找不到北。

我们的新课改如何走出 “ 高原期 ” ?我以为,必须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

一、框正理论谬误和认识误区,为实施新课改扫清思想障碍

长期以来,在教育系统始终弥漫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理论迷雾和实践 “ 死结 ” ,其中,人为地搞到水火不相容地步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想当初,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人为地树立了一个带引号的应试教育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应试作为一种考查形式和手段,自古有之,而且在现实中被广泛采用。学校及学生为了应试必然采取相应的对策,犹如运动员为了参加奥运会而 “ 备奥 ” 一样。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学校在 “ 备考 ” 中采取了一些非科学非理性的做法。但值得反思的是,这些非理性做法是否已支撑起对多年来的基础教育的一个彻底否定的盖棺定论的基本判断 ---- 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始作俑者是基于盖棺定论和对立物的 “ 应试教育 ” 而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及其理论的,并主张要由 “ 应试教育 ” 向素质教育转轨。应试、应试教育,应试、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些是近似绕舌的概念。多年来,文人墨客打了不计其数的笔墨官司,其结果是越打越乱,把人们投进十里烟雾之中,连上帝也说不清楚。而在现实中被勾画得美妙绝伦的素质教育却难以落实,被弄得满头污水的 “ 应试教育 ” 却在实践中顽固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学子们还得应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背离现象,足以说明盖棺定论的应试教育,不能 “ 盖棺 ” ,也不能 “ 定论 ” ,把带引号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是一种概念错误和理论谬误。素质教育是一个功能性概念,应试教育是一个功利性概念,二者之间不可比的成分很大,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应试教育被批了 20 年,反而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被倡导了 20 年,反而越来越苍白无力,以致 20 年后又不得不进行反思。这说起来有点像滑稽剧。有的专家称之为 “ 崩溃性回归 ” 。教育实践工作者多年来在理论混沌中迷茫、困惑,进退维谷,何其难也。如今实施新课改,又出来一套课改新理论,加上原来的一套混沌不清的旧理论,真个是 “ 理论 ” 不清了。其中尤其 “ 理论 ” 不清的仍是 “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 ,这直接影响了新课改的理论导航。多年的实践证明,应试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不可或缺的东西,应试教育是对现实种种错误倾向的夸大概括;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也有应试教育,不应当 “ 一分为二 ” ,而应当 “ 合二为一 ” ,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要在 “ 一分为二 ” 上浪费才思了,还是好好论证 “ 合二为一 ” 吧,因为 “ 合二为一 ” 可以为基层的教育实践者扫清思想障碍。

二、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可变革空间,矫正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和做法

调查中,很多人谈到,我们的课改蓝图和政策,预设了一个很大的变革空间,太过理想化,在许多方面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在实践中严重受阻。要使新课改有效地实施,必须从国情、省情、市情、学情出发,认真研究现实中的多种环境提供给新课改的可变革空间:一是政府空间,二是社会空间,三是学校空间,四是城市空间,五是农村空间。然后研究在可变革空间内实施新课改的有效方略。我国的许多事情的决策者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常犯的通病是想得很大,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脱离国情,超越阶段,到头来,欲速则不达。这次新课改也有类似的情形。如这次新课改大力倡导的生态教育、个性教育等理念以及开设大量选修课等要求,对于现实环境中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说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仅仅靠倡导和字面上的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的。在论证新课改可行性空间的时候,有几个关键问题是必须着重考虑的:一是社会上业已存在的大规模生存竞争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新课改的支持程度,特别是经费、师资等方面的支持程度;三是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对新课改的影响;四是对新课改具有权威导向作用的高考制度到底改革到什么程度。这四个关键问题是影响改革空间的决定因素,应当综合考虑,统筹解决,不可单兵独进,顾此失彼。

三、在高考指挥棒与新课改之间寻找结合点

近几年的高考改革大趋势,应当说,是与新课改大力倡导的教育新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实施策略基本上是一致的。高考命题原则已经由 20 世纪 80 年代、 90 年代初的知识立意调整为能力立意。无论是考查语、数、外三大工具课,还是考查文综、理综,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从这一点来说,新课改与高考指挥棒之间是可以找到结合点的。我建议老师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找结合点: 1. 以教材为原点,适当拓宽知识面; 2. 加强相近学科和相近学习内容之间的沟通与整合; 3. 尽最大努力,让知识和能力回归生活; 4. 培养学生灵活的头脑。这几条做好了,学生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应对高考,有可能追求一个较高的升学率。如高考作文,自 1999 年以来,都是为考生提供一段材料,创设一种情景,让考生触景生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应对这样的高考作文,没有悟性,特别是发散性思维,是不可能写好的。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给学生金子,不如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手。 ”“ 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 ” 希望老师们牢记这些至理名言。

四、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要在主战场上做文章

教育部长周济答记者问时指出: “ 素质教育,一个历史性课题,它是个老问题,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心;它是个大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它是个难问题,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 素质教育无论多难也要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素质教育的实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新变化。 ”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师生互动的核心地带,所以一定要下大力气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要好好研究四个关系: 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2. 知识传承与探究教学的关系; 3.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4.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在 “ 四个关系 ” 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新课改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经常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么,是教师中心,课堂霸权,教师一味灌输,把学生当作 “ 知识容器 ” ,要么无所作为,搞 “ 放羊式 ” 教学。这两倾向都是不对的。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学生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 科学把握新课标要求和教材体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和实施学科教学计划; 2.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效地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3. 开展探究性教学,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 按照新课改精神,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控制; 5. 善于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 6. 设计富有启发性、生成性的课外作业; 7. 对学生因材施教; 8.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9. 用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10. 开展教学实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有教学个性的老师。 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少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主动参与以教师为主导的认知活动,创造性地理解和吸纳人类文明积淀的成果; 2. 与教师平等地对话与交流; 3.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逐步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敢于和善于标新立异,不断培育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 发展爱好和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6. 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