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 【字体: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阵地。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严重不足,指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若干表现,并就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对策
  

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又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创新,这个频繁出现的字眼,正在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紧缺,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代科技和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几年来研究生大规模扩招,教学资源处于严重的超负荷状态,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生教育“以创新为灵魂”的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 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
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有:
(1)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但是,从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一是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2002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的研究生有61 361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21.73%;二是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02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计14 444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5.11%。
(2)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偏少。1998年北京大学发表SCI论文970篇,复旦大学发表SCI论文528篇;而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分别为8 158篇、5 751篇。
(3)学术成果质量不高。从1993~2003年,美国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12.31,而我国只有2.95,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4)原创性成果稀少。从近几年我国入选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来看,有的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引起了同行专家的关注,但总体而言,我国博士研究生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还是极少数。有学者将研究生的研究与探索缺乏原创性的现实概括为“四个简单”: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
2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2.1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式
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他们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多、启发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有必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特别注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美国研究生教育特别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在硕士生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学科授课时数达到50%以上,专业学科只占20%~30%。同时还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对部分有专长和特殊才能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可不受培养方案的限制,实行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管理。
其次,改革教学方式。研究生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实现角色的转变。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的实例或以科学家的发明思路引导研究生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美国高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来激发研究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美国哈佛大学的成功就得益于案例教学法。
最后,改革研究生的指导形式,实行大、小“双导师”制,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大导师要求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指导研究生学习中的大问题并为学生的研究工作提供科研项目及经费等。小导师一般是一位中年讲师,具体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在理论研究、信息资料和学术队伍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企业在工程技术、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改善大学的科研条件。美国一些大企业如IBM、英特尔公司、施乐公司等,均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了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在实践中开展创新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在学术界享有声誉、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首先,严格控制导师的选拔。在选拔研究生导师时,不但要看重学术能力、学术成果,更要看重学术道德。导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优良的思想品德,不但教导学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大力培养勇于创新、学风正派的青年学者,打破导师终身制,定期考核,定期改聘。其次,多途径、多渠道引进导师,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尝试在不同高校之间实行导师共享,或聘请外国知名学者、教授、企业高层人员、政府及其他部门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水平的专业人员担任导师或兼职导师。研究生导师只有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立足于知识创新,才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2.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和科研环境会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产生深层次的影响。研究生只有参与高层次的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实践、发挥,进而得到提高。①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启迪研究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这对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将起到良好的作用;②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高、精、尖方向快速发展,而任何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缜密的理论分析都离不开科学的实验,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改善硬件设备,有效提高试验条件,努力建设符合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条件。
2.4 健全管理制度,增强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淘汰制度
要健全和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首先必需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队伍的组成应考虑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挑选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了解研究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悉工作程序。平时应为管理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或定期举办如高等教育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外出调研等,使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并了解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次,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研究生院、院系、导师组三级共同管理。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院采取宏观调控管理方式。在课程学习阶段以院系集中管理为主,导师组配合管理,以利于各种考核、奖励机制的实施。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论文撰写阶段,以导师组为主,研究生院和院系为辅的管理方式,确保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
此外,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淘汰制度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许多承担纵向课题的导师及其研究生已获得的科研成果和给予他们的物质奖励远远不能成正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秀人才在具有难度的创造性科研事业上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量,极大地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实行使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研究生往往为了基本的生活问题四处奔波,获得学位成了他们唯一的目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重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鼓励研究生安心科研。对创新成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奖学金高是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学校经费中设立专项研究生科研基金或奖励基金,不仅有助于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也有利于在研究生群体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淘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可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研究生的淘汰率相当高。据1992年统计,德国硕士生淘汰率为27%。美国研究生教育也实行淘汰制,入学率很高、淘汰率也很高。获得学位的研究生只占在学人数的2/3,名牌大学的淘汰率更高,其目的就是通过筛选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创新精神。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中期筛选制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淘汰率相当低,没有达到引入淘汰机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牟在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思考[J].北京教育.2006(3)
2 彭国华,许昌敏.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3 伍一军.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7)
4 周谷平,章亮.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