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途径研究           ★★★ 【字体:
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途径研究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 核心竞争力理论给处于矛盾中的高校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路。培育和挖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高校生死存亡的大事,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途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提高内涵,塑造品牌形象。
  关键词 高校 核心竞争力 品牌塑造
1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对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它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整合,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所特殊拥有的,可以使企业长期在某一市场上强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特优势和能力,并能为消费者带来独特效用,外显为满足顾客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用户价值和保持性等特点。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氛围中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
《财富》世界经济500强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果,正是因为他们或者在服务顾客方面、或者在人力资源方面、或者在经营理念方面的独具特色、棋高一招,有他人难以望其项背之处。
所谓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一所高校的积累性学识,是对如何协调高校不同的技术能力的学识,是一所高校独具特色的优势与能力。第一,它作为高校所特有的优势和能力,是对一系列指标的有机整合,使其从同类中脱颖而出,树立起不同凡响的品牌形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与能力。第二,它的追求体现为提供优质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社会、家庭、学生)的需求和偏好的用户价值性。第三,高校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积累性学识,是一所高校长期所形成的,蕴涵于高校内质的,使其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如清华大学的美术、计算机,北京大学的哲学、生物学及经济学,北师大的心理学,人民大学的法律,同济大学的建筑学等等,正是以其非凡的品牌形象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2 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的途径
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竞争也会前所未有地激化。中国高等教育在现实中正面临着四大矛盾,“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不发达的矛盾;高校扩招、规模扩大与国家财力不足的矛盾;社会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矛盾;高校的办学观念、体制与国际高教市场一体化及激烈竞争的矛盾”。此时,如果高校不能顺应时代潮流,独辟蹊径,为自身发展谋求一条前进的道路,那就极有可能被淹没在重重矛盾的冲击之中。
核心竞争力理论给处于矛盾中的高校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路。“培育和挖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高校生死存亡的大事”。高校只有不断培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品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将最终被淘汰。当前,正在实施“985”和“211”工程,重点扶植和建设一批重点院校,高校之所以合校并校,实行强强联合,意在打造在国际教育界具有竞争实力的联合舰队。许多地区都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培植一些重点大学,在某一重点大学又重点培植某一学科、某个专业。许多高校都在强调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名教授、名专业、名学生等等,这些都是在培养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途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提高内涵,塑造品牌形象。
2.1 确立高校主体风格的独特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和精神资产,体现高校的主体风格与独特文化,反映了高校发展的侧重点和特色。它的确立,将从整体上对高校的走向起着统筹和指导的作用,将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在办学理念确立的过程中,要通过形成高校的主体风格来确定高校的本质内涵,展现高校自身的独特优势。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真理为友”,将真理放在突出的位置,指导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为探索真理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北京大学的“博学、慎思”,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武汉大学的“自强、宏毅、求是、拓新”等,凝聚了其办学理念和治校风格,是对其主体风格的精辟概括。在高校办学理念确立之后,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务必要将其渗透到全校每一个成员的头脑里,落实到全校每一个成员的自觉实践中,表现于全校每一个成员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上。这是在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知识创新层出不穷、高校竞争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2 实施人才战略,突出人才资源的地位
核心竞争力属于知识的范畴,而知识必须以人为载体。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等等,必须由人策划形成,并通过人来实践运行。在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人做为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见,人力资源在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长期目标和发展战略,把人才培养提高到战略高度去规划,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层次,服从并服务于学校的整体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2001年,清华大学以10万美元的年薪,聘请美国工程院院士赛尔文蒂教授为其新成立的工业工程系的学科带头人,此举在中国教育界产生强烈的震撼。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才能确立起学校的声誉。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需强化以高校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校级领导班子建设。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既需要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更取决于校级领导班子的远见卓识。事实证明,高校领导班子的素质,特别是校长的素质,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大学校长的战略眼光,对战略方向的把握、对战略目标的理解、对战略资源的聚集和动员、对战略规划的制定和部署、对战略机制的打造,都起着领导作用”。

2.3 注重创新,积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组织系统、学习环境、历史遗存和文化传统等内容。独特、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不仅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还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机制。它可以将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等要素有效地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起来,进行整合,从而发挥各要素的整体优势。
管理制度是管理体系得以运行的基本依据。每一个致力于形成和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高校,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过程中都应务必注重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学科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如清华大学已经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建立起了“按需设岗、公开竞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聘约管理、从严考核”的用人机制和岗位聘任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台了富有特色的分配方案,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大津贴力度,津贴的多少与科研成果关系密切。
组织创新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完善。“组织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大学能力,创造大学的效益竞争优势”。现代企业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管理体制向注重内部创新与工作中学习的新型组织的转变,给高校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创新以深刻启示。这就要求集体决策性组织,对高校管理组织创新进行积极的探索。所谓集体决策性组织,是“学校领导集体、教师、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管理之中,它或者通过学校制定战略意图并传达给教师、学生,或者学校、教师、学生在组织管理中集中集体决策,在协调中反馈信息,形成上下贯通的血液循环管道,为心脏——核心竞争力,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
2.4 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可以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注入新的血液。高校在交流合作过程当中,能融合他人的优势,努力吸取他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还能看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更好反省,重新定位自身。因而,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高校竞争是高校竞争力形成的根本途径,但是长期竞争优势地位的取得却是竞争与合作平衡作用的结果。高校之间可以为了各自的战略目的,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组成战略联盟。这样,可以使不同高校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创造新的知识或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转移,从而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不断市场化的今天,单个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孤立地游离出整个社会。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能力的扩展,构成大学变革的推动力量。高校既需要注重招生就业工作,又需要注重学生的培养与养成,切实提高自身的独特优势与能力。同时,在学校、社会、家庭、企业、政府之间建立起群体化的核心能力链,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校和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达到双重效果,即可以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展示。
2.5 发挥校园文化的合力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高校通过校园内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直接参与,在一定组织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倡导一定的文化观念,营造特有的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风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强化合力,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鲜明的校园特色和风格,从而真正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校园文化内部构成角度看,应积极建设校园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和艺术文化,形成合力。校园政治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正由感情上的认同向认知上的认同一致转变;校园艺术文化在继续保持多层次、多形式的同时,崇尚并吸纳在社会文化艺术中高雅的部分,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科技文化以服务社会、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为目的,注重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服务。通过校园政治文化、科技文化和艺术文化三者的合力,对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从校园文化的内部层面看,应积极建设物质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操作文化四个层面,并形成合力。在物质层面,一方面积极运用必要的手段,有效地激起大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另一方面注意校园硬件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建设好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和网络系统。在观念层面上,要进一步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学风、教风、校风。在制度层面上,将优良的校园文化要求用制度和纪律加以规定,渗透到学生的招生就业、平时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在操作层面,要开展好各类社团活动,培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强化社会实践环节,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把握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精神。当前,高等学校应从办学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合作交流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将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于培养核心竞争力上。同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重视核心竞争力这一竞争力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因素时,不能忽略对高等学校竞争力其它因素的重视,否则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使高校处于不利地位,而导致失败。第二,不能将办学理念、人力资源、校园文化等各要素进行简单的综合,务必注意对其进行有机整合。高等学校只有掌握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才能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高校之中的“航空母舰”。
参考文献:
1 孙睿.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2(4)
2 沈水法.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原则、方法和路径[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 邹吉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4 陈运超.浅论大学的核心竞争[J].江苏高教,2000(6)
5 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