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校地合作 提升高校竞争力           ★★★ 【字体:
整合社会资源 加强校地合作 提升高校竞争力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 高校和地方政府拥有两种不同资源,这两种资源具有相当的互补性。文章对高校如何加强校地合作和在办学过程中社会资源开发,从而促使自身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 社会资源 校地合作 对策
  1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的意义
1.1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具有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只有集中这些优势力量,以人才为依托,以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将高校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优势。因此,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进行优化配置,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进程,有着其重要作用。
1.2 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教育而言,关键在于使人们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占有教育资源等。但是,由于人口的绝对过剩和教育资源的绝对不足,使得这一平等目标很难实现,这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高校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加强校地合作,是弥补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平衡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从某种程度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高校竞争力
当代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在新的历史机遇和重要使命下,坚定不移走三者协调发展之路,是高校在新时期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高校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得到的支持,同高校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呈正相关关系。高校通过积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努力推进成果转化;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培育知名品牌和优质企业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合作空间,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信任和支持,为自己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了地方和学校的双赢。
1.4 是国外成功高校办学的基本经验和共同趋势
20世纪90年代,随着建设市场经济和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提出,许多高校深感教育成本的提高和教育经费的短缺已经成为严重束缚教育发展的"瓶颈",一些高校开始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
广泛开发社会资源筹措资金,是国外成功高校办学的基本经验和共同趋势。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利用社会集资办大学已经成为传统,尤其是名校发展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筹集资金:一是来自校友、企业和基金会的募捐。据统计,2004年美国大学接受社会捐款总额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为了获得更多的捐款,许多大学相应地设立了"学校发展部";二是同公司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通过为企业和公司培训人员、合作开发等途径获得资金。除此之外,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也建立了各种部门和配套机制,既加快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也逐步缓解了学校发展中筹集经费的困难。
2 在整合社会资源、增进校地合作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各项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地方高校的活力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地方高校树立服务思想,明确服务任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服务的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种途径。间接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高质量的适销对路的地方建设人才。实现这一功能,高校在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变革教学方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逐步构建适应学分制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本科生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实施本科生学业指导与导师制,进一步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育人的硬件环境。雄厚的办学设施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吸引生源的有力后盾。地方高校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应注重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以及各种公共生活设施建设,特别是要突出创办产学研合一的校办产业。同时优化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本科生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各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教学基地、世行贷款教学实验中心等,将大学生引入科学研究领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配置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对地方高校资源配置的最大冲击是学校教师,特别是骨干青年教师和技术力量流人社会,造成地方高校急需的高质量的人才进不来,进来了也留不住,以至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此,地方高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稳定,二是要提高。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尽学校的财力,调整有关政策,改善教师待遇,抓好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完善规章制度,依法治教。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年龄结构合理、进出动态平衡的学科梯队。
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支点,切实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行工资双轨制,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施与个人业绩挂钩的校内工资;突破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在实行定编、定岗、定职、定责、定工作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精简机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全面推进后勤服务市场化,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制度,形成了满足师生员工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新格局。努力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2.2 加大对科研的重视,理顺科技成果创新、培育和转化的各个环节
科研工作是高校立足本职、长久发展的生命。高校重视科研工作,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增进校地合作可能性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顺科研成果创新、培育和转化的各个环节。
首先,从源头创新抓起,依托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 瞄准源头创新主要着重于二大目标:一是努力形成某些高技术研究的重大创新突破,带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力争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提供支撑。同时,要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形成高技术研究的制高点和配套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可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技术辐射源。以此为依托,加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科技成果创新的良性循环。

其次,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孵化的大平台。
逐步探索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三级跳"的发展模式。第一级跳是在校内构建创新开发平台,孕育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种子";第二级跳是在校园周边建设孵化器,形成成果与产业的对接;第三级跳是发展大学科技园产业基地,形成技术与资本的对接,促进学校高科技产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以孵化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口。建立由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孵化器及虚拟研发机构等组成的创业孵化体系。依托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以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产业规模发展的着力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这些国家产业化基地,必将加速了学校高新技术产业的正规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企业创造财富、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最后,以面向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为主体,发展紧密型、规模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从企业需求出发,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上,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一种是系统集成模式,采取从设计到制造"交钥匙"工程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第二种是工程集成模式,通过技术改造工程实现技术转移。
与政府、企业共建技术开发和转移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建立以当地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覆盖全国的科技合作网络,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技术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在科技合作的过程中培训技术人才,通过人员培训带动技术转移。
构建产学研联盟,推动共性技术的开发和转移。产学研联盟是要形成从点到面、与企业群的科技合作形式,建立起一种学校与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转移的规模化发展。
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工作。中心可以充分运用高校的科技优势、人才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地方政府科技部门指导帮助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超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决策依据和咨询建议。
2.3 加强各种载体和桥梁建设,重视各种媒体宣传手段
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前提下,高校应该加强各种载体和桥梁建设,重视各种宣传学校的手段,使其成为开发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的紧密纽带。
2.3.1 重视校友工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广大高校校友活跃在社会各界,他们既是学校的品牌又是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加强和他们的交流,不断探讨校友工作的特点和作用,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巨大作用,必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的确,校友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同时他们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开发社会资源的首要问题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友资源。多年以来,校友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校友充当着学校和社会之间信息交流的使者,充当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中介,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他们在高校拓展筹资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2.3.2 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
大学科技园无论从定义还是内涵上都体现了大学和科技产业的紧密纽带关系,突出了科技园在倡导大学和社会资源良性互动中的作用。做好学校高科技成果转化,结合社会资源组建高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应该是大学科技园必须担负的重要使命。高校要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科技园是作为高学功能的重要延伸,充当高校窗口的职能。高校应该在人才、技术、装备和信息等资源方面进一步向大学科技园开放,推动科技园企业在管理体制、生产管理运作机制、人力资本认识机制、金融资本筹集机制和对事业成败的评价机制上有所创新,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等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与汇聚的平台。
2.3.3 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
建立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也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拓展教育资源和开发社会资源的重要方面。地方和企业具有相当的实践空间,高校具有理论基础和培养人才的优势,建立双方的广泛合作,实现人才的交流互动,不但解决了高校人才理论与实际常常脱离的问题,而且给地方和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3.4 组织其他有益于宣传学校的活动
必要的宣传活动也会给高校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提高社会知名度,吸引社会资源,为高校发展服务。如每年定期举办的大学开放日、学术研讨会、招聘会以及科技成果展、产品交易会等活动从某方面来说,不但可以促成项目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加深了社会对高校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做了良好铺垫。
以上三个部分是从高校方面来谈开发社会资源,加强校地合作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单纯高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态度和主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建立相关的政策体系,规范校地合作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校地合作的良好氛围;搭建有利于校地合作的平台,促进资源交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校地合作的管理制度等。在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的紧密配合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和高校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魏德力. 加强校地合作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 广西大学学报,2004(5)
2 余国扬.急地方所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1)
3 吴淦国. 加强市校合作 开发人力资源[J]. 资源产业,2005(3)
4 王军云. 努力加强校地(企)合作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相结合[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5)
5 李建强,陈 鹏. 吸引社会资源:高校发展建设的有效举措[J]. 教育发展研究,2003(8)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