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           ★★★ 【字体:
对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的,更高的道德规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就没有道德本身。“人无信不立”,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点。
 
关键词:诚信;道德;助学贷款
 
一、诚信的内涵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也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即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与守信相互统一。《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而言,责任心强的人才能担当重任。作为一名大学生,将来必定会踏上社会成为祖国建设的新鲜血液,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必然包括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除此以外,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难免犯错误,这时应当直面错误,而不应该遮掩或搪塞,这也要求每个人做到诚实与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与人交往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两个具体表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更是当代青年必备的基本素质。“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社会各个单元都要坚持以诚为本,以诚立信。党和国家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就是要坚持依法办学与以德治校并举。百年树人,重在树德。
 
二、大学校园诚信行为的缺失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突出强调诚信规范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领域缺乏诚信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遍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是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的收益寄托在“诚信’’之上,而是寄托在坑蒙拐骗之上。近年来,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原因的影响等,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变得匮乏,曾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经常出现诸如恶意贷款、冒充贫困生、校外租房不按时交付租金、背后说同学坏话、表里不一、借别人钱不还等不诚信行为。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里,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同学却靠抄袭他人作业,或是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利,随便拷贝一篇文章应付了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但有的学生仍是心存侥幸,总想通过作弊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如打小抄、传纸条、手机作弊、替考,等等。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和假荣誉证书、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大学生还款存在的违约情况却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表现。
 
6.违反校纪,无视校规
 
上课睡觉、吃东西、乱打手机、织毛衣等影响课堂纪律的所有行为,课桌文化、乱插队现象、寝室违章用电,毁坏公物,违反管理条例等行为,反映了学生诚信的缺失。
 
上述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损害了大学教育及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
 
诚信行为缺失的原因在哪里?《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归纳出三个主要原因:有73.21%的同学认为失去诚信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有58.64%的同学认为“从众心理”是他们不诚信的原因,很多人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因此,当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的回报;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淡化有关。因为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事实上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从更深层次来看,信誉及信用危机的产生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文化原因的。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一方面,长期的封建统治形成了以本位利益为社会标准的社会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凡是合乎本位利益的都是对的,为了本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没有成为国民的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千百年来长期的人治社会,长官意志、家长意志盛行,加之长期的农业经济,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没有形成按规则办事的国民意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在痛斥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时大声疾呼:一个国家诚信体系的崩溃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和国民消费带来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它必将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法国作家大仲马也说过,“当诚信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
 
历史上的种种都证明了: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缺失诚信,失我国魂!缺失诚信,国将不国!
 
四、诚信道德的建设和解决
 
诚信乃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大学生的诚实守信问题呢?许多老师和同学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诚信观;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加强制度化建设和考核体系的完善,加大对不诚信不文明行为的教育和引导力度;加强诚信记录工作,建立诚信档案;建立电脑查询系统;使用诚信纪录卡;等等。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以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在学校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假如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那么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通过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
 
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次,建立个人诚信管理机制,为诚信建档。个人诚信管理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建立有序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样,在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此外,在校园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与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们良好的“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另外,采取各种措施,治理考试作弊现象。加强考前教育,强化“诚信”意识。严格考场纪律。
 
最后,加强自觉修养。环境、制度和教育的确能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的培养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要求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广大学生,使学生们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有信用走遍天下,无信用寸步难行”、“存信誉就是存钱”的社会道德观。须知“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诚信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懈的追求。
 
五、小结
 
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到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只有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才能自觉地启发诚信意识,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强化诚信意识、倡导文明自律、打造诚信校园、培养高尚人格”,只有对自己有“信”,有准确的把握,才有分析判断他人和信人的资格。心底坦荡天地宽: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事业终将能取得成功。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