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构建的理性分析           ★★★ 【字体: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构建的理性分析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就业工作模式,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三级组织架构”,创造“三全”工作氛围;启动“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树立“窗口”意识,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体育学院  职业发展  就业工作  模式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上升,从2001年的115万增长到2007年的495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逐渐成为关系全社会稳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做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建立理想的就业工作模式,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十分重要。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应围绕大学生“教育、就业、成才”为中心,具有“整体协调、运作规范、组织严密、体系完善”的特征。“整体协调”指全校上下共同关心、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工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运作规范”即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校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组织严密”是指工作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体系完善”是指高校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改进就业工作体系和模式,使其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

二、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日渐富裕,对健康的追求愿望日益强烈,对体育类人才的需求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策略初步形成,其基本思路是:管而不包、加强指导、重在服务;基本机制是: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实现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全时间、全方位、高质量、方便快捷地服务毕业生就业。笔者认为,高校新型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就业工作为“导向”带动教育教学改革,把院系“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高等体育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直接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对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因此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政协作共抓就业。切实做到“机构、经费、人员、场地”四落实,不仅要将就业工作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摆在突出位置予以重视以外,还要建立适合市场需求和符合学校实际的就业工作模式,为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三级组织架构”,创造“三全”工作氛围为解决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问题,高校应从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入手。首先是制定、实施学校就业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就业规章制度体系应当包括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和奖惩办法、全过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案、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案等。其次是建立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三级就业工作组织架构。通过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全过程指导毕业生就业、全方位帮助毕业就业”的工作氛围。

(三)启动“全程化就业指导工程”,把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实施分为三个时期、七个阶段,即学前期、学校期、择业期,七个阶段的内容各有不同。学前阶段,在招生宣传中向高考学生及其家长发布全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就业前景预测,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引导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

1、大学一年级,利用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系统对全体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映出的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大学二年级,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学分体系,成立专门的教师队伍,采取统一备课、分散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

3、大学三年级,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就业技能训练。一些学校通过就业沙龙、专题讲座、在线咨询、专家座谈、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认识,培养就业能力。

4、大学四年级,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个体咨询,向大学生介绍就业手续的具体办理求和注意事项等。在择业期内,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妥善保管其档案材料,引导和帮助其就业,随时为其办理签约和就业报到手续;对已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渠道、方向、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积累就业工作资料。在择业期外,协助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并按政策规定和本人意愿妥善处理其档案材料;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走访,并建立长期的联系。

(四)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和水平。

1、设计开发就业管理软件,形成功能强、信息全、便于操作的就业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就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就业信息的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2、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不断增强就业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毕业生进入无形市场提供帮助。

3、实施学院就业工作情况报送制度和就业信息定期通报制度。最后是实行年度学校就业工作报告制度。

(五)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级分类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也就分为:有形市场的管理和无形市场的管理,分别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和服务方式。可将校内时间相对固定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和小型供需见面会相结合,把小型、行业性、区域性供需见面会以“毕业生集市”的形式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将有形市场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引导毕业生进入就业无形市场,帮助毕业生收集和鉴别信息,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将用人单位划分为大、中、小用户三类,实现用人单位的分级管理;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和表现,将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采取不同的推荐措施,提高签约成功率。

(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窗口”意识,为毕业生提供耐心周到的就业服务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应当树立“窗口”意识,以学生为主体,以“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的精神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服务。

1、网络信息化服务。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缺乏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瓶颈。高校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网络平台。

2、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服务。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持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就业市场择业会有更大的优势。如体适能证书、健身指导员证书、行政公文处理证书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开展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培养技术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加速大学生社会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职业测试和就业咨询服务。高等体育院校组织专门的教师或聘请有关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试和择业指导,能够帮助他们对自己客观评价与定位、从容择业。

4、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服务。这些新的就业形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高等体育院校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信息支持,进行创业项目扶持和全程跟踪服务等。

5、就业信息资料查询服务。可开设资料室,陈列各省(区)需求信息、用人单位情况介绍、国家的就业政策文件及与毕业生求职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等资料,并不断更新,供毕业生随时查阅。

6、办理就业手续服务等。

(七)进行情况调查,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就业工作的规律,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工作高校应当调动全校心理学、人力资源学、市场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毕业生就业心理、人力资源市场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就业工作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迈进;应当加强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市场适应性的研究,使学校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应当开展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准确把握不同时期毕业生就业意识、观念及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当深入进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与实用方法等。

三、构建高等院校就业工作新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切实转变观念。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促使高校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和途径以及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综合素质与能力、就业观念和职业定位等一系列的根本性改革与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社会各界,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高校就业工作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高校自身改变观念,大学生就业观念改变,更需要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各级政府部门更新观念、转变职能。

(二)坚持体制创新。只有体制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就业工作模式的重构。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向职业化、专门化、全程化、立体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突出其服务、教育和指导职能。

(三)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综合素质。目前,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都是原来从事行政或教学工作的,在就业政策法规的把握、就业程序处理方面问题不大,但在就业市场的开拓、学生就业心理、就业知识结构、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的宏观管理、信息判断能力、用人单位信息收集、个性化咨询等综合方面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结束语

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规律性极强的工作,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就业工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积极推动学生就业十分重要。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