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心理教育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           ★★★ 【字体:
心理教育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内容提要:学生英语成绩的低下,导致学生自卑、淡漠、恐惧、厌学等心理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根据基教改以及心理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整合,要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具备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可以是:整合教学目标,在知识因素中挖掘;创设参与情境,在探索情境中渗透;进行行为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优化;巧妙活动设计,在组织教学中生发;创新教育手法,活化课堂教学;注重表率作用,用人格影响人格。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则应包括:锻炼坚定的意志,陶冶积极情感;培养活跃思维,提高自我修养;建立和谐关系,消除逆反心理;巧用暗示方法,矫正恐惧心理;帮助树立自信,矫正自卑心理;培养学习乐趣,矫正厌学心理。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
  一、引言
  2002年3月底,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决定让我新接一个中考总平均不到400分[总分746分]的高一差班英语教学工作,英语成绩更甭提了。加之,近一年的高中生活,他们中一些人出现了悲观失望、自卑、厌学等心理。有些好心的人劝我说,你是一个老教师,如果把名誉毁在这样一个班级上,不值得。可我想: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谁去接这个班呢?!何况,这些学生只是在文化学习上或某个方面暂时的后进。植物学的先祖林奈在大学预科学习时成绩极差,以至校长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德国大诗人海涅是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因为成绩太差常常被双双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轮船发明家富尔顿上课时总想其他问题,因而常遭教师训斥;哲学家休谟在孩提时期就善于思考问题,所以往往显出一种发呆的样子,连母亲都认为他脑子迟钝;大科学家牛顿上小学时由于热衷于制作玩具机器,结果影响了学习成绩……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很清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就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学效果也才会真正提高。只要我们循循善诱,就可以将他们引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很多,由于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学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实效最好。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我为何不在这个班级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呢?把所学到的、掌握的心理教育原理、知识、方法等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加以应用。
  二、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
  经过中考的竞争,每一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都渴望在学习中有更快的进步,成绩有显著的提高。然而高中课程知识密度、习题难度及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等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差异,特别在"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上要求大大提高,对此,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学习,原本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心理历程,不仅仅是求取上进、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应包含着许多快乐的成分。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下,对差班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快乐已消失殆尽,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高的变得更加低,从而引起学生的恐慌和不安,受着来自家长的埋怨和不解以及自我压力的干扰,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萎靡不振,悲观失望;认为自己笨,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获得好成绩,因而丧失学习信心,自惭形秽]、淡漠心理[认为"考好考坏都能上大学,大不了读自费大学,何必学得这样苦",对学习表现为无所谓的情绪,学习上采取应付、得过且过的被动态度]、恐惧心理[这是自卑、淡漠、厌学的继续和发展,常常表现为考试焦虑症、考试恐惧症]、逆反心理[表现为消极对抗,行为并不越轨,但我行我素,持不配合,不服从态度,学习效果极差]、厌学心理[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消极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作业和复习中以及考试中等不同学习环节中均有表现。就说在课堂教学上吧,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敢正视教师,怕被提问,更不主动提出问题,怕出洋相,怕被老师、同学看不起。有淡漠和厌学心理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或只在纸上随意涂画,有的甚至看课外书。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效果差。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未来的升学产生怀疑,丧失信心,以至于一蹶不振。当我接高一这个班时,学生已处于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多发时期。有不少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根据"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8.2%、57.5%、10.7%、13.6%。这里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因此,进行心理教育时需要分别对待。
  三、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我是徐州市"基教改"通讯员,认真学习、研究了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积极参与基教改活动;我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会员,除了认真学习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近两年来我先后聆听了香港的林孟平教授、南京的班华、杨启亮、丁和根、彭钢教授、苏州的黄辛隐教授、上海市教委的张志刚博士、北京的王希永、孙云晓以及徐州教科所郑飞所长等著名心理教育专家的讲座,自学了《心理教育概论》、《心理素质教育全书》、《中小学心理教育》等几十本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书籍,认真阅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等杂志,对主体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等比较熟悉,初步树立起现代教学观念。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教育改革首先应着眼于改革师生的关系。"杰克·坎费尔德倡议,每一位教师都应对教室氛围的建设有所追求,要着意于"创造一个富有支持力的教室氛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一期P24] 美国"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瑟(W.Classer)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提出:学生在学校里的失败,将影响其一生的成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时的心境、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对学生性格发展、自我概念形成都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要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因此说,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树立"我能教育好学生"和"学生是能学好"的坚定信念,对自己和学生都充满信心。每个学生的言语、空间图形、运动等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发展不平衡,可能在某—方面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发展。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要不断改进教法,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人格心理,更需要掌握心理教育学原理,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需要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我曾经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当过多年班主任,掌握一些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方法;掌握一些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技能。经过培训我已取得了市级心理辅导培训合格证,并且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的会员;加之,我所带这个班的任课教师多数是年轻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有一股工作热情,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条件基本具备。
  四、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既不能学科化、医学化或关注各种心理测验的片面化,也不能搞成形同虚设的形式化,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体教师的参与,不能孤立化。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英语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心理教育这一重任,在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心理教育,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适应新时代的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英语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由于英语教学是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是中外知识的结合,渗透心理教育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整合教学目标,在知识因素中挖掘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职业辅导等方面的心理辅导活动。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由于我对初中教材的要求、重难点比较熟悉、对初中学生学习的问题比较了解,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学生在初中时可能哪些问题没有掌握好,那些知识还比较模糊,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时设计一些问题或题目;学生对哪些词汇或句子的读音把握不太大,在教学是及时予以提示。英语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说现在高二的英语教材吧,体态语、报纸、拯救地球、在商店、急救、濒危动物、请勿吸烟、飓风、卫星、海洋中的生物、残疾、音乐、移动式电话等等,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我和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教学高二英语上册第五单元《Charlie Chaplin》时,除了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卓别林虽然出身于一个不幸的家庭,但不断进取,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在探索情境中渗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高二第三单元《Body language》时,除了让学生明了"人际交往除了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之外,还有身势语言",我还让学生明了人际交往中需注意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交往语言。课末,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表演不同国家、不同的身份的人运用不同的身势语,让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创设一种建设性的竞争压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环境,才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创设友善、融洽的环境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一方面鼓励师生间相互探讨,另一方面又增进了与问题行为学生的友谊,改善了关系,为最终协调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了健康的心境。
  (三)进行行为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优化
  课堂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的伊勒阿特(ELIOT)的名言"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大原动力"对成功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杜威的"做中学,学中做";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楚图南在《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一书中饱含激情地写道:"可知成功的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不惟可以坚定信心,亦且使人凡事抱一个必成的决心,总之成功的习惯,实是一切成功之母。"陶行知的"教与做合一"都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道理德行为实践。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和实现。因此,课堂上每一个巧妙的设计,每一滴言传身教,都离不开实践应用加以真正的巩固和实现。例如:在《Disability残疾》一单元的教学中,巧妙设计了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关心他人、自强不息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且通过学生讲、学生想、学生看和学生听,并辅以自身的爱心和激情唤起了学生的美好感情,当然了,如果缺少课下实践的机会,再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只会昙花一现。只有将这种美好的感情加以引导、在生活中付诸于实现,才会使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获得永远的生命力。因此,学科渗透心理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需要全方位的合作。
  (四)巧妙活动设计,在组织教学中生发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结合英语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口头练习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初中时不喜欢英语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有的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与称赞,常常遭到冷落、忽略、讽刺、挖苦,甚至唾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找到归属感。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选择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选择永远的执法官、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都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正确运用赞美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要赞美学生,就要赞美得具体,不能成为空洞说教的代名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直接观察、间接了解、仔细分析,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拥有火热童心的老师,脸上总是带着公正、希望、温和,健康友好的言语中总是传给学生圣洁的思想。要让"相信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你真行"、"你真聪明"等鼓舞人心、激励学生上进的话语,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催化剂、表达教师热爱、关心和鼓励学生的真情的箴言。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其实都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五)创新教育手法,活化课堂教学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基于语言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将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信息技术活化到创新教育中,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形象、亲切。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调节和支配,结合形象的图形、图像、美妙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场景,使师生得到全方位地交流,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传统直观手段与语言的结合上升到师生共处、洽谈、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这种环境能使青少年精神充沛、思维活跃地参与学习,热烈的学习情绪,能使青少年感官和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如在讲一堂英语语法课时,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抽象、呆板的语法活现在学生视野中,配上美术图片、音乐、场景、势必导引学生激悦的情绪往前走,走向思维的最活跃区,激活兴奋点。非语言思维的活跃,产生的效果自不怠言。改变传统的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
  课堂上,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以"活"为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叔湘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

  德国戈特福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针对学习环境(即: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托兰斯曾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几项要求,即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民主性建议。
  (六)注重表率作用,用人格影响人格
  具有美好形象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热爱学生情感。在知识水平上,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清晰、漂亮的板书,真挚、亲切的教态,整洁、得体的服饰,使学生时时得到美的感受。教师要成为具有健康情感的楷模。因为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个"情"字,至情化为甘霖,感染和教育学生,就是教育者的德性和人格,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学习,善于摹仿,因此在学生健康情感培养过程中,为了起好表率作用,确立美好的自我形象,用完善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今年我已经48岁了。受钟道隆教授45岁开始学英语、一年后能当翻译的影响,去年我报名参加了教师本科自学考试,现在已通过了7门专业课的考试。学生们看到我这位曾是他们父母亲的老师还这样不断地学习,也有所感动。
  五、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陶冶积极情感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保证完成学习任务何各种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应通过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培养自觉性、果断性、独立性、恒心、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正确对待耐折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例如,在高一英语第82课《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中介绍了卡尔马克思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外语,高二课本第13单元《Albert Einstein》讲述爱因斯坦不甘落后发愤读书、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故事,以及第20单元《Disability残疾》,这是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第24单元《The Pianist钢琴家》中的爱心、第18单元《We’ve lost our dad!我们丢了爸爸》中的亲情,《At the shop在服装店》以及《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中的友情、第19单元《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二)培养活跃思维,提高自我修养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求解是创造的萌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松绑",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自己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学生问难——集体释疑——教师点拨"的方法效果好。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Earth, air and water地球、空气和水》中的辩证思维,《Noises in the night夜晚的响声》中的求异思维,《Forming Pioneer》中贾思勰的;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授《The Necklace》一课时,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英语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在教《Tell him what you think of him!把你对他的意见告诉他》时,先指导学生找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恼火→激动→担心→高兴,继而讨论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英语语言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诚信与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关系,消除逆反心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要"与生命对话","师生进行精神交流"。我们要蹲下去看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感情是唯一永远有说服力的演说家。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你讲我听、你教我学,而是充满着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创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就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索,去判断,去听,去看,试着从他们的兴趣去理解判断。另一方面,教师须以自身严谨的治学精神、精湛的业务素质,在学生面前树立既高大可敬又平易近人的形象,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任。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成长过程中会有成功和欢乐,也会有失败和痛苦。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日常学校活动,使学生体验快乐感、成功感、自豪感、挫折感、悲伤感、羞耻感、痛苦感,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经验。在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大型活动中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在英语课堂上向他们表示祝贺,让他们感受进步的快乐,成功的自豪;当他们遇到学习中、在竞赛中失利的时候,带给他们安慰,让他们在品尝失败的痛苦、挫折的悲伤的同时感到师生的温情。善于引导,消除他们的对抗、抵触情绪,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性。
  为了和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时常和他们一起从事一些文体活动,甚至用心去收集他们熟悉的明星资料,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他们谈话的地方尽量远离教室和办公室,好给他们更多的诉说心声的机会。
  在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也就是说,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传授与被掌握的数量、程度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如何,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无论是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还是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积极性、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是否都有所体现。这种新课堂教学效益观的要求,无疑已深刻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与要求,而且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自己以及自己与"教师"角色的关系,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学生,包括新时代下学生的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等,建立新型的师生交往观。在新的师生交往观中,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得以继续深入的保证。
  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考试,也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准确的反馈。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学习特点,掌握高中学习主动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矫正消极心理,发挥学习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悦纳自我,是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第一步。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带着欣赏的目光经常赞美表扬学生,肯定他们,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爱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不断提高和发展。从教25年来,我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因为我对学生是倾注着一片热心;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是互动的关系。坦诚相待, 架起心灵之桥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不但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能够体现教师的豁达大度,就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以待人 孔子的"宽柔以教"。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胸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把宽容融入教育中,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既教育了学生,又赢得了学生。一首小诗《学会宽容》说得好:大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用期望的目光注视着他,传授一些控制愤怒的方法。
  为了防止直感效应偏差、为了防止他感效应偏差,坚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信念;为了防止直感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以及泛化效应等偏差,坚持注意全面观察学生,冷静思考分析,正确评价学生。
  (四)培养学习乐趣,矫正厌学心理
  "教会学生学习"就要教会学生热爱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以学习为快乐的学生,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学习内容多么艰深,他都会孜孜以求之;一个以学习为负担的学生,不管学习条件有多么优越,学习内容有多么简单,他都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的教学艺术实际上是学生学的艺术,是学生问的艺术,而不是教师表演和越俎代庖的艺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培养成乐趣:运用挂图、模型、图表、标本、录像以及现代媒体等提高直观效果。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介绍一些外国风土人情、趣闻轶事以及各种相关知识,常会给学生带来神奇的新鲜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举例、进行口笔头练习时,尽量结合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社会热点等,变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设置一些"悬念"和疑问,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学生争辩、讨论,通过增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为了防止"静不足,闹有余,冷热不调,效应不高"的"热闹气氛"的不良心理氛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距离和思维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从独立学习变换为小组协作等共同学习形式;除了发言之外,还有随着教师的要求动笔、动手、认真阅读、细心观看、凝神聆听等;让课堂达到活跃而有效,紧张而不过度焦虑,宽松而不放任自流,有张有弛,相得益彰,轻松活泼,愉悦和谐。开展各类趣味课堂活动,如结合教学内容猜谜语、练绕口令、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趣味性、能力性强、有一定难度的,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习题,使学生体验"跳一跳,摘果实"、"跨门槛"的乐趣;当一般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就成了乐趣,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能从心理上把学习当作乐事,并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就能克服淡漠心理和厌学心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排除影响学习的各种干扰。
  (五)帮助树立自信,矫正自卑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回自我。对于有自卑倾向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找准目标,通过实现目标体验成功,进而看到自己的能力,鼓舞斗志,恢复自信。
  升入高中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境,面临种种竞争和挑战,经过几次挫折或失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挫折感反应强烈的学生,丧失了自信心,消沉下去,发展成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耐挫力,变挫折为前进的推动力。第一,要让学生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期望不能过高,要以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标准"和"尺寸"来衡量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消除"矮人一头"的感觉。第二,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对某一次考试成绩偏低,可以从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状态两方面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克服、改进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点滴进步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单词读对了,一个词组翻译正确了,也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奖励,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进而确立起不断进取的自信心。第四,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比如,在高一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时,由于不少学生初中基础不牢,我采取先分解、细化、后合成的办法,先让学生搞清楚定语的种类、位置,接着认识什么是从句,分清楚从句的种类、特征;进而让学生分清楚定语从句的关系词的用法,最后再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含定语从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接受这种"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任务,在各个击破的过程中取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了学好定语从句的信心。
  (六)巧用暗示方法,矫正恐惧心理
  暗示可以是明说暗话,也可以是无声胜有声。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用温和的语言制服不了对方,那么,即使用严厉的话也无济于事。对于学生的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必直言不讳,当场揭穿,公诸于众,而应当以委婉曲折的巧言暗示,甚或以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于不经意之间给学生加以暗示、疏导和启迪,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不伤他们的自尊心。这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接受心理教育潜在信息,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学生在学习及考试中有恐惧心理,出现怯场行为,多半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分数看得太重,而学习方法又不对,学习成绩欠佳所致,这时恐惧同自卑交织在一起。一些成绩不错的优生有时也会怯场,这是因为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过高,学生自己有很强的好胜心,虚荣心,认为在考试中出现一些差错都是不可原谅的,把自己搞得过分紧张造成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性,正确看待考试分数,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平时教学中,在随堂练习时就注意辅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即自我激励,进行应试心理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紧张心理自我放松法,提高心理素质,以有效克服怯场心理。临考前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已做好充分准备,我一定能考得好。"当意识到出现紧张情绪时,或应试中一旦遇到难题卡住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稳定情绪。采用转移法,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先做,增强信心,缓解紧张心理。如果学生在考试中能正常发挥并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就可以进一步强化自信心,体验愉悦感,恐惧心理也就随之消除。
  心理教育的成效是不能像教学工作那样可以量化考核的,这种进步绝大部分并没有体现在学生考试的具体分数上,这样,不免有人怀疑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究竟有多大。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作重要的阶段,我们不但应该教给学生以才学,还要教学生以见识、能力,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未来世界。通过课堂渗透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喽,心理教育的形式、途径、方法、内容等都很多,单靠哪一方面是不能完成心理教育的。只有全方位地考虑,全方位地实施,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是教育教学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初中心理教育指导》郭亨杰 谭顶良 傅宏 黄辛隐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高中心理教育指导》班华 陈家麟 郭亨杰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心理教育概论》王希永 瑞博 主编 开明出版社2000年9月版
  4.《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 王桂香 主编 开明出版社2000年出版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 颁布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教育部 颁布
  7.《楚图南著译选集》第293页《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8.《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芦咏莉等
  9.李亚《心理健康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3年六月刊
  10.周绍池《教会学生学习》《校园心理》杂志2003年第4期
  11.高峰 著《学校家长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