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 【字体: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内容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经济核心的高等教育必然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适应其发展,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体现出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特点 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出现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也必然要向多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体现出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与趋势。
  
  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高等教育改革是对高等教育制度、体制、结构、主体、目标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变革,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体现了变革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多元化、改革政策的多元化和主体的多元化。
  1.高等教育改革目标多元化。高等教育改革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改革目标。对国家一流的、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要加快国际化改革步伐,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提升这些院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一般的院校要加快大众化的改革步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管理为目标;对沿海发达地区要加快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内陆地区的院校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2.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多元化。高等教育改革政策要针对不同的改革对象、主体实行不同的政策,避免改革政策“一刀切”现象的发生。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时,撤销和合并了大部分大、中专院校,致使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一度出现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同时又出现本科毕业生供给过剩的问题,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发生了质疑。可以说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单一,是高等教育改革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必须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3.高等教育改革主体多元化。高等教育改革主体多元化是指高等教育改革要分对象、分层次实行不同的政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来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央不要过多的进行干预,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步伐;内陆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加大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应用型、技术开发型的多层次的高等院校,以此促进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策略、改革模式、价值取向更加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高等教育改革的策略更加科学。教育改革的策略是指推进教育改革所采取的策略、方法、手段、步骤等,正确的改革策略是顺利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并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美国学者罗伯特•软、贝尼斯、贝思将教育改革的策略分为三种类型:“经验—理性策略”、“规范—再教育策略”、“权力—强制策略”。在这些策略中,有的强调对未来的预测,有的强调观念的变革,有的强调权力的运用,虽然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在积极研究高教改革和发展的策略问题,且不断有文章发表,尽管许多观点尚在讨论之中,但对于要增强改革的实效性必须注意改革的策略性这一点已初步在教育界形成共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寻找到更加科学的策略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2.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更加完善。教育改革的模式主要是指教育改革以何种形式展开,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基本上有三种:国家主导型、高校主导型和利益协调型。国家主导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进改革,弊端在于不利于调动高校改革的积极性;高校主导型的改革有利于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弊端在于不利于教育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支持;利益协调型的改革有利于兼顾国家、学校、社会的利益,弊端在于易使改革的主体各谋其利,缺乏主导,迷失方向。21世纪,随着政府、高校、社会之间联系的加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将进一步完善。从历史的经验和未来的我国国情出发,预计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模式将会是国家主导下的学校、政府、社会协同推进改革的模式,学校和社会在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将比现在大得多。
  3.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更趋功效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同时代的政治经济结构相联系的。欧洲前工业时代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某种象征性的资格。进入工业时代以后,西方国家越来越强调教育的功用性,即教育实际上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好处。20世纪初,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始提倡教育的功效性,甚至有教育救国的倡议,但由于国民中能享受高等教育者甚少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象征性教育的特征仍在高教领域普遍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和社会逐步强调了教育的功用性。21世纪,随着知识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及教育投资收益的增加和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高等学校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功效性特征将日益突出,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也将更趋向于功效性。当然,这种功效性是建立在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适应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绝不是急功近利。
  
  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等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促使高等教育向多元化、社会化、大众化、科学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向社会化、大众化、区域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1.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必须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变为社会融资,建立高校董事会。投资主体的社会化有助于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责任型转化,有利于改善教育投入的不足,也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更有利于突出高等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前瞻性。政府可以致力于教育大政方针的制定,扮演好“公益人”、“协调人”、“监督人”和“部分管制人”角色;校董事会依据国家的教育法规制定本校的发展规划,校长在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交互式网络系统的延伸和多媒体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将会使很多学生能够在家里学习,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学习效率日益提高,并且满足了那些因病、因交通和住宿等原因不便到学校去上课的学生的需要。教育手段现代化满足了人们渴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欲望,这就必将导致了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府不再是“象牙塔”,它将是越来越多的人受教育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一个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
 3.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化包括两个方面涵义: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区域经济的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归属地方政府,并以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显著,在美国、日本、英国形成了以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中心,以高新技术公司群体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生产统一体的技术基础,其典型特点是高校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殊有效形式。
  4.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教育的发展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现代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一种表现,高等教育由单一的长期学术性教育发展到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架,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多种形式并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必须打破旧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一个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化
  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1.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化。所谓“科学化”,一是高等学校中的系科日益分化,逐步形成了以现代科学体系为结构框架的多学科的组织体系;二是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体制化。要实现“科学化”目标,就要根据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适时对高等院校的学科体系进行调整。同时,加快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制度化的建设步伐,以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2.高等教育发展的产业化。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过程,也是不断创造科研产品的过程,而科研产品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应该建立高校科研产品产业化的机制,以免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或丧失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校科研产品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出让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外,还可以通过与教育投资者的合作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可以由高校自主开发、生产,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既可以提高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又可以增加学校办学的教育经费。
  3.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国际化是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强化国际竞争意识,应当进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即高等教育应进入世界“教育坐标系”之中,面向国际开放,进行双向式多边合作与交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大量的互访学者、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众多国际性学术会议与交流等等,使现代教育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一种国际现象。教育的这种国际化现象必然要求它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适合一国一专业,更要求适用于多国、多专业。专业精通,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与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成为国际性人才的标准。
  4.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高等院校后勤市场化就是要建立高等院校后勤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般所说的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是指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市场调节转化的趋势。面对市场经济,高校作为提供知识教育服务和培训劳动力的机构,必须积极参与竞争,它以教学、科研、经济服务为优势参加竞争。从目前来看,高校面临四大市场,即生源市场、科技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这四大市场,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高等教育现代化与现代社会大生产及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商品性的特点。现代高等教育应当与市场经济互相支持、互相适应,形成教育和整个社会相辅相成的发展机制。因而高等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是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变化、适应时代变革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俊洪.回顾与检讨—新中国四次教育改革论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王英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J].新华文摘,1997(7)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