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民办高校的人文教育           ★★★ 【字体:
浅谈民办高校的人文教育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民办高校近几年迅速兴起,入学门槛一再降低,学生来源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民办高校为了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急于追求学生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出现了人文缺失。本文对目前民办高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民办高校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了阐述,其目的是全面提高民办高校的人文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人文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应“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近几年,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各校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纵观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与落实情况,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如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在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加之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等,可见,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人才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矛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和加强民办高校的人文教育,发挥民办高校的自身优势,培养一批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国家需要的社会急需人才[1]。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高教发展阶段理论”,当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即已入学学生人数与应入学的适龄青年人数比率达到15%至5%,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由于我国高校近年来一直不断扩招,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统计公布2003年全国各类高校学生人数已达1900万。毛入学率已达到17%,从而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有资料表明,应届高中毕业生近80%的学生都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教育对象数量的剧增,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以民办高校最为明显。高校扩招给民办高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学门槛一再降低,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200分可以上大学不再是神话,以及高考报名限制条件的放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逐渐复杂化。 复杂多样的学生构成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而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多层次的素质状况和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都面临新的考验。 
二、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高考一般是学习努力程度的顶点,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进入了抛物线的后半段,持续下滑[3]。由于没有压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前在小学、中学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消失。而民办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三表本科和专科层次,他们的学习基础本来就参差不齐,再加上学习努力程度和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接受、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够,所以出现了教学水平的低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现今民办高等教育突出表现是重专业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民办高校自身的狭隘、封闭的功利思想,导致民办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道德荒凉”形成了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的一种症侯和缺陷。从大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较差,有的学生殊不知“为何而生”,对前途感到茫然,集体观念淡漠,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求知热情下降,求乐愿望上升,竞争观念强化,互助精神淡化,道德境界降低,行为失控增多[4]。 
另一方面,也是导致民办高校人文缺失的因素就是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中退休、欲退人员、刚刚毕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和外聘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年龄结构以老、青为主,不能很好地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师合理梯队结构。由于任课教师来源的复杂性,且教师流动性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教风,许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投入不够,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手段滞后,个别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用PPT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疏于对学生的学习督促与考查,从而更何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做人教育了。

三、民办高校人文教育缺失的解决之道 
一是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为何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德国教育学家鲁洁指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人去追逐、适应、发展“外部物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以何而生’的知识与本领”。但当代教育的最基本的缺乏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已,也必然前提性地要抛弃塑造人自由心灵的那把神圣的尺度,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5]。“为何而生”的教育其实质就是做人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不仅有对当下的关怀,而且还要有所谓终极关怀,也就是“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级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已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有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 [6]。大学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和职业的训练之外,更根本的职责还在于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对民办高校而言,不仅要考虑培养适应市场就业要求的适用性、应用性、技能性人才,更应为社会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修养的“复合”性人才。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简单重复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理想祟高、社会责任感强、高素质的人才,时刻教育学生应学会承担社会道义,不仅仅要关注自我,还要关注他人和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在“天一合一”中体验一种祟高的幸福。 
二是民办高校应利用自身课程设置灵活的优势,改进现有的人才教育模式。通过设置大学生经典导读课程,让学生主动地去欣赏、体验和感悟,而不是象以往填鸭式的课堂教育,只吃还不吸收。同时,学生辅导员、学生导师,包括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成绩,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讲自已课程中的那点知识点,应更多的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三是民办高校必须花大力气营造人文氛围,发挥“不言之教”的重要作用。重视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落实在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文课程的开设上,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人文气息。学校的各种形式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多彩,但不应只是以活动为主,活动要有人文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社团组织正确引导,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人文教育,于无形处见有形。 
四是民办高校任课教师更应更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结构具有特殊性,教师更应着眼于教好课、教育好学生为已任,摒弃社会上那些功利至上的思想,真正的为学生尽自已真正的义务,每名教师都应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在教育好学生做人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实践技能,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翠华.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7):1 
2.曲建开,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36 
3.韩娟.浅谈民办高校的教风建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1):13-16 
4.赵立丽,沈冰.关于高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7;⑴:133-134  
5.黄正元.大学人文教育缺失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7;⑴ 
6.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J].现代大学教育,2003;⑶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