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           ★★★ 【字体: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成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借鉴接受理论,从接受者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导致接受障碍的内因来自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倾向和认知结构等因素;外因是来自接受客体的价值性、接受媒介的性能、接受环境的不和谐和传授者的自身素质。接受障碍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减少。我们要减少接受障碍,必须学会重视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努力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尽量提高接受媒介的性能、精心营造良好的接受环境和不断提高传授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 接受障碍 原因 对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是指大学生出于成才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作用影响下,对教师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反映、选择、理解、整合、内化、外化的活动过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是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的阻碍、拒绝、排斥的一切心理活动。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表现为大学生部分排斥或完全排斥教师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口服心不服”、“心服口不服”、“口不服心不服”的现象。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成因分析

  11  接受障碍的内在成因分析

 111  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  接受主体的需要是接受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缩。“需要”一词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是应该有或必须有;二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需要对于接受有三方面作用,需要是接受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的指向性决定接受的选择性;需要的层次性决定接受的层次性。如果没有需要就没有主动的接受活动的发生。当传授的知识信息与接受主体需要的方向和目标不一致时,接受主体就会产生拒绝接受的心理。从需要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成因有3种情况:一是需要意识缺失。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既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认同这种需要,不能形成接受动机,在“反映和选择”阶段就阻断了接受过程。二是需要不足。部分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立场出发,认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需要(如获得学分的需要、评奖学金的需要、考研的需要等),接受动力不足,接受过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解和整合”阶段,无法到达“内化和外化”阶段,整个接受过程不能全部完成。三是需求不能满足。部分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他们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当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与自身需要的目标和方向不一致时,在课堂上必然要产生厌学、罢学或违纪等现象,这会导致接受障碍。

  112  接受主体的情感倾向  大学生的情感包括对待人和事的情感态度、情感认识和情感关系。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学生接受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由情感支配;情感的主要功能是强化或抑制接受活动的运行,影响学生的接受意向、选择标准和接受各个环节中信息的流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包括对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情感认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不同,部分大学生不象他们的前辈那样,对社会主义怀有浓厚的情感;由于历史带来的负效应,特别是“十年内乱”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主义的声誉受到损坏,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沉积在人们的心底,至今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

  113  接受主体的认知结构  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大学生以前的一切生活经验包括价值规范、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积淀的结果。认知结构是接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在接受活动中,首先要选择和理解教师传授的信息。如果认知结构与教师传授的信息不一致、不衔接、不协调,认知结构将成为接受障碍。从认识结构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成因有3种情况:一是价值规范冲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合乎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的信息将被大学生排斥和拒绝。二是知识结构缺陷。对知识信息的理解是根据原有的知识来进行的。在接受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利用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的旧知识去同化教师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同化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意义。当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同化教师传授的内容时,就会影响接受心理,造成接受障碍。三是思维方式不适应。对知识信息的理解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不同学科之间客观上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文科生的思维方式和理科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具有文科思维定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忽视理科生思维方式的特点,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厌学现象,导致接受障碍。

  12  接受障碍的外在成因分析

  121  接受客体的价值性和针对性  接受的本质是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的本质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认同。教学内容能否获得大学生认同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大学生的某种需要。只有具备了特定价值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大学生的某种需要,才能被大学生接受,反之,就可能被排斥和拒绝。从接受客体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障碍成因有两个:一是价值性没有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性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大学生成才的价值性也不容置疑。但在现实中会出现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书本理论不能解释社会现象,特别是难以解释普遍发生在大学生视野中的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不道德现象,难以解答学生因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困惑。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际及学生专业实际的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需要的契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需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脱离。学生认为教师所讲与己无关,对教学内容不关注,出现接受障碍。

  122  接受媒介的沟通性能  接受媒介是指在接受活动中传授者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工具。传授者所传授的信息通过接受媒介传导给接受主体,接受主体才能有效地进行接受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媒介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有教材体系教学法、专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题研究式教学法、实地考察教学法、专家专题报告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法、时事评述教学法等等。教学手段有黑板粉、图表模式、录像资料、幻灯片、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校园局域网。佘双好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第一位因素和第三位因素。[1]从接受媒介看,沟通性能不佳的媒介会或多或少地“阻塞”信息传递和师生沟通,它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主要成因。

  123  接受环境的不和谐一致  接受环境是指接受主体在接受信息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是在外部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参与下实现,社会环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求和内容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接受程度。由于大学生需要不断的从社会环境中学习体验,并逐步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形成与社会环境要求相一致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同时,他们往往是通过社会环境来印证教师传授的信息,当周围社会环境包含的信息与教师传授的信息一致时,大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理解和尊重。反之,当教师传授的信息与周围社会环境信息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加以怀疑或拒斥。

  124  传授者自身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活动过程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从教师素质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成因有三种情况:一是政治素质不好。二是理论素质不高。三是能力素质不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属于精神需要,是高层次需要。当代大学生限于年龄、经历、生活体验等原因往往缺少需要意识,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形成需要意识,产生接受动力。如果教师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学生既使从不缺课,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接受效果。正常的良好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正常的良好的接受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失去引导和调控,对学生的接受效果影响更大。

  2  减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对策

  21  学会重视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  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学会重视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正当需要,把大学生需要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切入点。具体做法:第一,协调学生个体需要与国家社会需要的关系。第二,区分大学生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研究、总结、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接受效果。

  22  努力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主动地吸收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调整、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价值性,为满足大学生需要提供必要条件。第二,重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教材表现形式新颖、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接受效果。教师的讲课内容的表达形式,科学合理、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也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接受效果。第三,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接受客体的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理论兴趣、思想实际乃至专业特点等,在不影响教学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的与大学生需要的契合,使大学生感受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用”。

  23  尽量提升接受媒介的性能  提升接受媒介的性能,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接受对象的实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接受效果。第二,用好媒介,提升效果。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不能搞形式。所谓用好媒介,提升效果包含几层含义:一是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运用好每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出最佳的效能;三是对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多种媒介的整体效果。

  24  努力营造的良好接受环境  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接受障碍的外部环境很复杂,作为学校和教师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教师传授知识信息和学生接受知识信息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情境,传授和接受都难实现。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包括创设良好的活跃的思维情境;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情境、师生情感融洽的情感情境等。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狭义的校园文化环境,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校这个空间范围内所逐渐形成的精神文化形态。它主要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制度、文化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就要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营造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三,创建良好的网络虚拟环境。一方面,在校园网络上要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网站。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要组织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和对待互联网信息”的辅导,降低互联网传播的负面信息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第四,创建全校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氛围。当前,主要是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物质条件和制度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部门更应该做好各项工作,把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精品课程。

  25  不断提高传授者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传授者的综合素质,必须坚持三点:第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对事业的忠诚度。毛泽东曾指出:“在政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光有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过了三年五年,就把它丢了,那还不是枉然?所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就是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②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一级学科,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课题的渠道也不断增加,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外部条件越来越好。当前,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并建立一种科研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第三,讲究传授的技巧,提高接受效果。传授技巧是教师为了提高接受效果而在教学内容的加工、制作、传递等方面所运用的能够导致更有效达到预期目的策略方法。广义上说,教师传授技巧是多方面的,有教材处理的技巧、教学活动的组织技巧、讲课的技巧、师生互动的技巧、运用语言的技巧、课堂控制的技巧、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技巧、考试考核的技巧等等。

【参考文献】
    [1] 游洁,佘双好.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与评价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2]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1.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