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政治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谈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美           ★★★ 【字体:
浅谈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教师只有将美感教育运用到政治知识教学之中,美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感悟学生的心灵。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本人充分重视了教学中的审美性,作了一些探索。

本人认为,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认为:“劳动创造美”,这就意味着美诞生于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物种的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的尺度”,即真、善、美的尺度。人们的实践活动符合真、善、美的尺度,这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在教学中我结合理论和实践,举例分析并引导学生理解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离开真、善就不会有美,但真、善又不等于美。只有将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体现真、达到善,实现规律性、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同时,让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美育在教学中特别重要,因为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着,他们对美的认识很片面,认为美就是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对外表进行化装,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的价值观和欣赏美的艺术,但青少年学生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方法简单灌输,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生的情绪体验很不愉快,致使他们逐渐滋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务必有美育的渗透,只有把真、善的思想政治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才具有审美性。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我认为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美的几点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传授给学生。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对于现代的青少年是最敏感的话题,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记忆,给人以想象和启示,引起人的喜悦和同情,使人心旷神怡,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美就是社会生活中使人产生愉悦心情的感性形象。第二,情感性。美能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情感。艺术美更体现了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倾注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力量,美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有关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创新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新。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形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这不仅从历史进程来看是如此,从具体事物来看也是如此。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人类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的领域不断扩大,美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美的程度越来越高级,足以使人们感到新奇、赞叹和陶醉,因此教师应从这方面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愉悦性。美的价值在于可以使人休息、娱乐、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中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坚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创造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愿学、乐学,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二、选择精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分为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创造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如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尽,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人类勤劳勇敢、顽强不屈地发展生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先进阶级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浴血奋战,为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和自由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既艰难曲折,又多姿多彩,具有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这种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美好理想的崇高美,是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在引导学生行为方面,充分利用了英雄美的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充分展示社会风尚美和道德美,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搞好课堂教学的审美气氛。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并且运用多媒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不仅引起兴趣,而且留下悬念;课堂结束语不仅概括性强,而且有知识情感上的升华,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开合有度,使学生领悟到教学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富有独创性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图片、录音、录像)、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式提问和质疑、少而精的论述和剖析、动静相宜的体态、轻重起伏速度相宜的语调等等,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概念的讲解,原理的论证,理论的运用,都刻意求新,不仅选用新材料、新观点、新信息,而且在方法上有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和新的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体验到美的存在。所有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质和审美潜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四、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要把将美育提高到教学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教学活动,创造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学规律完成的有特定目的的活动,而且是立美、审美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孜孜求美的精神,教学的审美性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客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和审评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操作的任务,而应该为人师表、使具有人格魅力的审美形象深印在学生心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自我调节等能力;具有行为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非权力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

要教好中学生的政治知识,除以上之外,我认为教师在内在气质和外表风度上,都应该树立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教师对自身人格形象的追求,对于确立教育的审美性也很重要。总之,要搞好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美,务必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