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开头例谈           ★★★ 【字体:
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开头例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俗话说“凤头赢得百媚生”,写文章若能有一个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会使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时间有限的考场作文。明朝诗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代文人梁启超说:“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强调的都是文章开头的重要性。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一是简洁明了,主旨明确;二要文采生动,读之不忘。

下面就结合平常的作文教学,谈谈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

一、引用概括材料法。

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先进行简单的概括分析,然后提炼出作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观点紧扣住材料内容,行文的主旨突出,不会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提供材料的考场作文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但要注意:一是必须吃透材料意图,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二是进行准确归纳、分析,提炼出正确的观点;三是忌照搬照抄原材料。

示例一:有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航船上,为了安渡难关,抛弃了“诚信”。但我相信,更多的人会视“诚信”如自己的生命,宁肯抛弃“金钱”“地位”“美貌”等,因为,人要有诚信。(2001年语文全国卷“诚信”)

此例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先引述材料内容,然后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明白本文的写作意图。

示例二: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一一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正确的评价!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我们应该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2003年语文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此例先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对材料作简短的分析,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主旨突出。

二、排比对比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从自然现象、风物、历史典故等引入人生话题,借助于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围绕文章主旨,或进行景物的描绘,或进行情感的抒发,或进行理性的分析,为下面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这种方法能加强文章的文学性,将读者引入生动优美的境界里,语句流畅生动,能明显地体现出文采。

示例一: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的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话题作文“借”)

此例以三个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气韵流畅,从自然现象入笔,以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借”的作用,巧妙地引出了行文的观点。文采飞扬,主旨明确,有很强的感染力。

示例二:埃及的金字塔不是一个人建造的,它是亿万埃及人民汗水的总和;中国的万里长城不是一个筑起的,它是无数华夏儿女血肉的总和。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乎其微,但是无数人力量的总和筑起了地球上的两大奇迹。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和”可以产生力量,可以令人、令国家变得强大。(话题作文“和”)

此例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将一人和众人相比,突出“和”产生的巨大力量,行文一开篇就很有气势很有力度。

三、生动风趣故事法。

用寓言、幽默、成语故事、名人趣闻等作为文章的开头,特别是一些生动风趣的事例,很容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且这些故事又能作为一个生动而典型的论据,充实文章的内容。但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一是精心挑选故事,要有利于观点的引出;二是叙述简洁,情节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

示例一:“狼狈为奸”说的是四肢发达但头脑简单的狼与身体有缺陷却狡猾的狈,为了获取猎物互为勾结,一起做坏事。从生物生存的角度来看,它们无疑是一对双赢的组合,狼靠狈的主意获得猎物,狈借狼的凶狠分享食物,这种互为凭借的生存方式使得狼和狈在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的,在复杂的社会竞争中,合作者如果能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互为凭借,达到互惠互利的结果,又何乐而不为呢?(话题作文“借”)

此例从“狼狈为奸”的成语故事说开去,运用了逆向思维进行分析,肯定了狼与狈的互相凭借的合作精神,观点新颖别致,很吸引人。

示例二: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沉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不由叹息:你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啊!词人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才设想花的处境,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所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2003年语文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此例从一首大家熟悉的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入手,紧扣住词作内容和话题主旨作分析,既巧妙地引出了论点,又很见深厚的文学修养。

四、名言警句引题法。

历代名人的诗文佳句、箴言睿语以及民间谚语、警言,是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如果能在作文开头中信手拈来,常会使文章有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会为作文平添许多文化意蕴,使作文流露出一种灵气。要达到这一点,就要留意积累,只有通过平时的诵读蓄积,才能在写作时俯拾成句。

示例一: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庄子也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而众人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成功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善于借助外物。(话题作文“借”)

此例引用了荀子《劝学》和庄子《逍遥游》中的精彩论据,作为文章的开头,再提出全文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示例二: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2001年语文全国卷“诚信”)

此例以引用古语为开始,继而举出历史典故,二者相辅相成,短短一段文字便显示出了作者的文采与功底。

当然,好的作文开头技法不仅仅是上面罗列的几种。考生在备考作文时,如果能熟练地多掌握几种开头方式,面对不同类型的作文时,下笔就能得心应手了。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