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眼中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系           ★★★ 【字体:
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眼中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    

关键词:课程标准;内容体系;时序性;逻辑性;历史性;交融性;严谨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自2003年4月出版发行以来,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世江先生曾指出:“课程标准有些问题,但课程标准是指导性的,它提出的目标和方向都是正确的”⑴[P40];直接指导过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如是说:“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难免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予以修订”⑵[P6]。本人作为史学后辈,有幸在2001至2002年参加江苏省第一期骨干教师培训,先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⑶;在2005年江苏省进入课改的第一年就幸运地开始教授新课标历史课程;更幸运的是2006年下半年参与第3版新课标教材的点滴修订工作,有机会先读、多读、精读相关教材和理论著作,聆听专家学者的教诲,教学与学习之余,斗胆奢谈我理想中的课程标准内容体系的几个特性。

一、史实的时序性

史实的时序性是指历史课程资源所涉及的历史史实在呈现出来时,比较严格地遵循时间先后顺序。“时序思维技能是历史推理的核心。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处在保种时间顺序中),学生就不可能考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因素联系。年代组织是历史思维的前提”⑷[P50-51]。

专题体例是现行课程标准内容体系的一大亮点,显然是顾及了专题性,但却忽略了时序性,如模块一第二专题已要求“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第三专题开始却又从太平天国讲起,讲到后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仍然要讲抗日战争的史实,整个来看,顺序变成了鸦片战争(1840-184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抗日战争(1931-1945)-太平天国(1951-1964)-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中共诞生(1921)-抗日战争(1931-1945)-解放战争(1946-1949),这里不可避免要在两个专题中写到抗日战争,而且人为地割裂了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根据中外历史的时序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把课程标准中相对割裂和孤立的子专题串联起来”⑸[P45]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有的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课程标准体系,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写,采用较完全意义上的中外历史合编体例,总体上遵循时序性规则。四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遵循“史实的时序性”原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建议课程标准在修订时以遵循“史实的时序性”原则。

二、内容的历史性

历史教科书重点介绍的是历史事物的发展脉络,而课标在模块一要求知道或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美国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这明显是政治学和法学的专业知识。所以在人教社在编写第三版新课标教材时,“把有明显法学和政治学的内容……简明扼要地加以历史性的介绍,避免陷入政治学术语‘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纠缠中”⑹[P45]。

另如,模块三,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就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就归纳为“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队战略的理论;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⑺[P307-308]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也是当前关于毛泽东思想概括的基本准则。而现行的四个版本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完全紧扣课标,反映课标精神的只有大象版就课标教科书,教科书第二个子目就是完全介绍了这九个方面,第三目则具体讲述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相同的问题也存在于邓小平理论等地方。至于历史教科书应教给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应该掌握到哪一个层面,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过多的政治学、法学上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冲淡了历史学了解历史事物来龙去脉、认识历史事物对当时以及后来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到头来,“现在高中课程与现行高中课程相比,‘繁难偏重’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⑻[P44],也应该是违背课程改革之初衷。

三、内容的逻辑性

模块一是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模块二是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模块三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根据课标所界定的: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⑼[6-13]由以上表述可见,经济活动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所以根据人们的基本认识规律,应该先认识基础性的东西,有了经济的铺垫,才能打好政治、文化学习的基础,所以,建议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时,第一模块设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模块,其次为政治模块,再次为文化模块。
 
四、体例的交融性

目前,在我国,“全球史观”内涵和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而现行课程标准的三个必修模块表面上看是中外历史合编,这也是被众多专家看好的历史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但是除模块一在世界史政治史中添加了“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中国的振兴”两点内容;模块二在世界经济史中加杂了“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一个知识点外,三个模块的内容非常清晰地割裂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而且是先中国史,后世界史,故只算得上是形合而神不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历史合编。

新课标内容标准在体例方面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

一是,中外历史割裂情况严重。正如赵亚夫博士所指“所谓‘中外合编’,实际上只‘合’未‘编’”⑽ [P46]。而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的编写“严格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⑾[P32],所以在教育部审查通过的四套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三个版本是按照课标的内容体例编写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历史合编。最初通过的新课标高中教科书,唯有岳麓版教科书独辟蹊径,打破课标的内容体例,基本实现中外历史合编。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的大象版在这方面做出了其他版本教科书不曾做到的,教科书正文的每页页眉上面都有两张图片,分别对应同一时期世界图片(或中国,当课文是中国史内容时就是世界史的图片,当正文是世界史内容时就是中国史图片),让读者在阅读时能联系到同一时期中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事情,这种将中外历史紧密联系的尝试实属难能可贵。

二是,先中国史,后世界史,没有把全球历史作为背景,不适应当今全球化史观的要求。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如此,教科书编写时也基本上遵循这一规则,即便是打破课程标准体系,基本实现中外历史合编的岳麓版高中高中历史教科书也是如此。先了解中国再了解世界,固然符合由近及远的原则,但是忽略了历史是全球大背景下的历史、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

五、措词的严谨性

作为实验稿的课程标准,在行文措词方面难免存在一些欠缺,如模块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内容,不看具体子目,一定感觉有好多制度:中央管理制度、地方管理制度(含民族管理制度,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之一,古代政治制度应该包括这一部分)、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等,而课标内容中仅仅介绍的是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更多的介绍中央管理制度与地方管理制度。实际上主要是介绍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在行文中,倒不如将模块一第一个主题改为“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再如,对“文化”与“文明”、“教育”与“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词的运用,颇有些令人费解。如: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⑿[P1781]。显然模块一、模块二和模块三均属于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那么模块三“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这里的文化是指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呢?如果是广义的,与科学技术并立显然不行;如果是狭义的,也至少应该包括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显然没有必要在行文中出现。

模块三中更有两处将科技与文化并列起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而细观其内容,其实所介绍的文化集中在文学和艺术两个领域,因此此处改为“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就把这些内容统一在狭义的文化概念之下,人教社必修三的修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以上四点是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教科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和建议,恭请专家学者指正,拙作倘能在新课程标准修订过程和教学编写过程中起到些微作用,我们心感足矣。


作者简介:张华中(1972-),男,江苏赣榆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在读,江苏吴县中学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和教材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⑴任世江.研究新课标教材 推进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J],2005(12).
⑵钟启泉.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J],2005(8).
⑶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S].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⑷赵亚夫.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⑸⑹⑻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遵循学科规律  反映教师心声----课程标准高中教科书的编写和修订说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07(1-2).
⑺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⑼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⑽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有待改进.历史教学[J],2006(5).
⑿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缩印本,1989年版,1990年12月第1版,1996年7月第14次印刷.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