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地理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设计初探           ★★★ 【字体: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设计初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设计初探
浙江省温岭中学地理组 李倩倩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不同点很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新教材的每课后面都设计了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是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到应用书本知识的锻炼,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尝试,是学生课堂自我评价的一种依据,实际是研究性学习的初试。而新教材关于活动如何操作,在教学大纲中则没有明确的说明,现在我就新教材中活动内容与同行探讨几种活动模式,以供参考。
    一. 野外观察型
    这是学习地理的最直观、最广泛的传统方法。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到处都有地理知识,大自然就是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例如,1.2节后有一项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的活动。它能让学生最直接掌握月相变化规律,理解"上上西西,下下东东"这句话的含义。还如2.9节课后是调查当地的大气污染状况的活动。在目前让高中学生直接参与调查分析大气污染状况还有难度,但是,现在的报纸和电视中都有大气污染的报告,或向当地的环保局索取这方面的资料。这个活动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多少,硫氧化物的含量多少,氮氧化物的含量多少,空气的优劣等级状况等等。再如学习了岩石和土壤后,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土壤剖面,或采集当地岩石标本。至于怎样进行野外观察,在上册教材最后的自学园地的技能篇中有文章介绍,在进行野外观察前先组织学生预习。这样,学生既有动手的机会,又从实践中得到认识。
    二.演示实验型
    这种方法是地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教师先给学生介绍操作的方法和基本步骤,而后学生动手实验。如1.5节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中一条: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为使学生直观牢固地掌握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课后安排了这样的活动:拿一个地球仪(北极垂直向上),当没有转动地球仪时,沿着一条经线滴一滴红墨水,会看到红墨水沿着经线流动。而当转动地球仪时,发现红墨水流动的路径发生了变化,在北半球向右偏了,当越过赤道,在南半球时却向左偏了。如此类的演示活动,还有2.3节中证明热力环流存在的实验。还有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用三球仪演示月相的成因等等。
    三. 图示观察型
    这一类活动在于通过直观的图示观察, 结合所学的知识原理, 说明一些事物的原因,这是最直接的知识应用。如2.2节课后第二项活动"观察图2.8,仅从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象月球那样强烈?quot;通过地球和月球的昼夜温差比较,证实了地球大气的两大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还如学习了2.5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有试做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在进行这活动前,要求学生仔细地观看一次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再结合图2.25和图2.26,说说题中这两天的天气及变化情况。还有3.3节课后的活动"对比世界洋流分布图和世界主要渔业地区分布图,观察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与渔场分布是否一致?并说出在主要渔场交汇的寒流和暖流名称。"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好多,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也有帮助。
    四.小型演讲会型
    在1.1节课后有两个演讲的活动,一是:正确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不让愚昧迷信侵蚀社会。二是:好好保护地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演讲前学生先查找资料,这方面的资料可以来自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多方面渠道。这种活动可以取得两个效果;一是学生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已感知了多学科的知识。二是演讲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魄。
    五.辩论研讨会型
    这种类型和第四种类型有些相似,第一步也做资料准备,要求学生平时多结累课外知识。比如1.1节后,就"有没有域外文明?"让学生作正反两方的辩论。2.6节的研讨活动是:气候与人类。根据书中提供的背景材料,讨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房屋建筑、饮食等与气候的关系。再如学习了2.9节,可以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论辩。再如4.3节,就"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进行相互讨论,并探讨目前全球性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水资源的宝贵,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还如6.5节后的活动2:"针对我国目前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难以管理的状况,应如何发展城市?"题中有两种观点,有关部门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但同时也有人提出,跟国际上的一些大都市相比,我国的城市规模还不够大,应当大力发展大城市。试让学生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辩论会,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好正反双方的辩论,并作一些评论。
    六.小论文型
    在3.4节课后有一活动:根据图3.23和表3.2,以"澳门的填海造陆"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澳门填海造陆的成就和土地面积的变化。再如4.4节后的一例活动:讨论并写一篇短文,说明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象这一类活动实际上是该节知识的中心和总结,我在上4.4节《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时,就让学生以课后的活动为目标去自学课文,而后写出小论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培养自学的习惯和方法。
    七.调查研究型
    这种活动在第二单元中比较多,如2.7节的:调查家乡所在地区0oC以上的积温值和年降水量值,分析当地的作物熟制和作物搭配是否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2.8节的活动2:调查家乡所在地有哪些气象灾害,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2.9节的活动2:调查家乡的大气污染状况及采取的措施。还有4.4节的活动1:收集当地的实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最典型的要数第六单元课后自学园地的技能篇:怎样了解一条街的变化。选择一条你熟悉的街巷,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看看它的发展和变化。一条街,常常是一个城镇的缩影。学生用调查得来的生动具体的人文地理知识,用有关城市发展理论来分析说明,就可以写出一条街变化的调查报告。这种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
    八.材料分析型
    在下册人文地理中大多是这种形式的活动,这一类活动综合性比较强,不仅涉及到文科的知识,有些还涉及到理科的知识。材料中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材料,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如5.2节后的活动:看图5.9,分析图中A、B、C三地的农业区位理由。5.3节后的活动:阅读一段文字,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就涉及到数学的计算问题。5.10节后的活动:阅读一段短文和图5.46,讨论后面给出的三个问题。6.2节后的活动:分析图6.11中A、B、C三个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6.3节后的活动:阅读下面材料,说明交通因素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还有7.2节后的活动,7.3节后的活动,7.5节后的活动,以及8.1节后的活动,8.3节后的活动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高考的文科综合题中大多是材料分析题,现在的活动训练可以为以后的高三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课后的活动不一定全部都搞,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做几个典型的活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这些活动,既能落实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