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德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字体: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汪功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怎样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怎样利用集体讲座、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把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自我调适 心理咨询 集体训练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组数据:
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两万多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枯燥的数字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本文主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就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日程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磨炼顽强的意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认知规律,在不同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采取讲座、心理训练、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以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07年我所带的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全班55人中上重点线29人,二本线13人,三本线4人,专科线9人,上线率100%。其中,我本人所带的英语学科平均分高达128分,位于平行班之首。班级无论在学风还是在行为规范评比以及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表现优异,深受学校同行及领导赞扬。所有这些成绩与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舟中的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基于此,我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学生摆脱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困境,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我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我还利用主题班会机会,让学生组织了“感恩”“学会生活、挑战明天”“意志品质助我成长”“我们在爱中成长”“ 我与责任”等大型主题班会,使学生深受教育,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班不但在各种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大大增强,踊跃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高二上学期时,高年级有位学生因患抑郁症休学后来到我班。该同学由于太爱学习而成绩又始终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休学。后来,为了让他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解脱,回到学校照常学习,校领导把她特意安排到我班,希望我能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她。最初他对学习和学校都充满了恐惧,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十分不愿回到学校,不愿面对那么多人,不愿与同学交流。课间也不离开座位,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我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除了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外,更多的是心理不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而该学生的自尊心过强,因此想要逃避现实,逃避生活,惧怕交往。当我了解到这些时,我果断地要求家长放松对他的学习要求,多对他进行生活及思想上的帮助和调整。同时我安排了班干部和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的学习,邀请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我还经常与他谈心,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开导她,使其逐渐摆脱过去那段生活所造成的心理的抑郁和自卑。后来基本恢复正常,找回了失去的自信,最后考上了大学。李姓同学进校时成绩一般,但该同学进取心强,事事追求完美,患有强迫症。家长向我反映情况后,我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并让他担任班干部,增加与同学交流,定期找史老师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后来他晚上睡觉也塌实了,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生‘今年高考考了612分,自己和家长都无比满意。在高三上学期末段,一些男女同学有的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有的由于交往过多,在情感问题上出现了困惑,怕家长知道挨骂,怕老师知道后担心,在我观察后逐一找他们谈心,并且请史老师到班上做专题讲座,使他们摆脱了困扰,处理好了学习与交友的关系,后来都考到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就是这样帮助一个个孩子克服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合班主任工作,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应试能力、理想教育等。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训练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提高了心理素质。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在高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良好心态对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总结中把心态列为学习、考试成功或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我对大家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进取。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讲心理知识、并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利用班会播放一些名人演讲录音,像Martin Luther King的I have a dream 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奋发向上,接受挑战,培养心理耐挫能力;通过“我能行”教育,使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包括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也不轻言放弃;把已经毕业的学生请来,与新同学一起畅谈生活、学习和人生……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座。比如,每次考试之前,我都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和缓解紧张的一些办法,并不断鼓励大家;印发有关考试焦虑对策的资料,如“学会释放考试的压力”、“浅谈考前心理调适”等。我坚信,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宝贵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