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德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 【字体:
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浙江舟山中学 王建委

【前言】

今年二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14个部委联合推出了“2006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巩固净化网络环境的各项成果,从而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带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机遇等方面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共同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正文】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网络资源应用不断涌现,互联网信息服务蓬勃发展,网络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处细节带来了前所未有、难以置信的全方位深刻变革。它正在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可以这么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已经来到。在我国1.1亿网民中,青少年网民超过50%,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到了16.4%。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娱乐、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伴随着网络的繁荣和更多的应用,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趁机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 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占有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身心健康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

一、开放的、虚拟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未成年人上网动机分析:(1)网络虚拟可以满足青少年想象力。网络的虚拟性表现在网民身份“隐形”、网络空间“虚拟”、网络实际运行“无序”。网络通过其互联关系构成了一个社会,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人的世界在互联网上发生了异化。这个空间丰富而刺激,你可以创造出一种与现实环境极为逼真的“虚拟实在”;你也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还能为你圆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这种虚拟互动的文化,在为青少年生活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他们有了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促使一部分青少年人际情感疏远,甚至上网成瘾。(2)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与成人世界平等对话的平台。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上的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3)满足青少年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学习求知、社会交往、展示自我、娱乐休闲)。网络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满足了青少年强烈的探求欲望,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2.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内容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尽情表达的空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政治态度以及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价值观念的人都可以在不同或相同网络上自由表达各自的观点,其中不乏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如果这些信息不经过滤就让广大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的未成年人接受,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甚至会影响他们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并动摇他们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有,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80%有意或无意甚至是“被迫”(如一些不可预料的弹出窗口)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3.开放的、交互式的、个性化和虚拟化的网络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现实人际交往。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而且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得到太多父母的关爱而缺乏兄弟姐妹的交流,加上他们通常大多有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外界的交流交往也较少,所以他们更渴望能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也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特别是各类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量涌现,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宣泄的机会,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比如,在虚拟游戏里,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任意的残杀与暴虐;在虚拟社区里通过虚拟的身份可以对现实生活中任何不满的人或事漫骂和抵毁;……;这些都是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我做过几次初略的调查,如果让学生自由上网,规定不能玩任何游戏,那么至少有90%的同学会用QQ聊天,而这些聊天的同学中至少有50%以上的同学的网友在100个左右。这么多的网友要“聊”,将消耗他们大量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也必将影响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小时的互联网用户中,有25%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了。

另外,现在国际上有有一种“网络中毒”现象,根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增强老师的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总嫌上网的时间少而不满足、无法控制用网时间、一旦减少用网的时间就会焦躁不安、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作为、下网后有疏离、失落感等。这种“网络中毒”者以青少年居多,他们一旦在网络上遇到挫折,便容易心情便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更有“网络中毒”还容易诱发犯罪。在日本,2004年6月1日,长崎县佐世保市一名小学6年级女生因网上聊天与同学发生争吵,之后她在学校内用刀杀死了与之相争的同学,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们由此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在回家后,会花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中小学生聊天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同学,如果和陌生人聊天发生不快,可以不理对方了事,但和同学网上争吵,虚拟网络空间就会引发现实矛盾。由于网上聊天互不见面,说话不留情面,矛盾容易加深,一旦矛盾激化就可能酿成惨祸。

二、开放的、虚拟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同时也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契机

1、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德育内容。全球超过10亿台的计算机联成了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神奇之网,数以千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学习。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能把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证性。教师不必再摊上“唇焦口燥呼不得”的尴尬局面。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提高道德认知力。 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热情都大有裨益。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2、网络教育双向互动,开放、活泼,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拓宽了德育途径,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个性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发展动态,学习新的德育方法;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学校或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网站、德育网站、教学网站,使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学习问题。

3、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给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网络中的虚拟社区相当于一个社会,能把现实空间的情景展示在用户面前,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群,需要筛选和辨别,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个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个人在道德上的社会化,即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去行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道德经验,并通过一定经验的数量积累,在教育的影响下会日趋完善和深化。如果能增强学生在网络中的信息免疫能力,指导他们遵循游戏规则,同不良的网络行为作斗争,那就为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全方位努力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环境,切实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重要的不是"言必称网络",更不是"谈网色变",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观念,规范它的发展,因势利导,建章立制,努力建立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平台,才能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媒体,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首先,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要未雨绸缪、虚拟结合,带领学生主动进网。(1)大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通过诸如开办校园网络文学、班级或个人网站比赛、网上知识竞赛等形式,带领学生主动进网;(2)大力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3)还可以建立心理网站、学校论坛和网校等形式,使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进行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网络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学习问题。

其次,家庭教育对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家长必需要关注上网的孩子,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建设一个有时代特色的、新型的家庭网络氛围。作为家长要有防范意识,绝不能对孩子上网听之任之,等孩子出了问题甚至不能及时觉察,因此家长对子女上网一定要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并进行必要的疏导。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学校作好网上把关工作,对子女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并有目的培养其自我的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当然,父母要想更好地监控孩子的上网行为,应当对网络有所了解,最好是自己上网,与孩子讨论,并随时注意根据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网络中毒”的一些特征,及时发现并预防孩子上网成瘾。

第三,社会,请给青少年一片成长的净土。网络,使广大青少年更早的接触了社会,这是件好事,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广大青少年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全面判断与有效过滤,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必须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要在思想上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真心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能共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为构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奚国华:在“2006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周继平、王黎明、杨小丽《网络•德育•对策》
3、董慧明《关于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4、《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5、陆士桢《网络为何能左右青少年的成长》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